湖北新课改登陆平台(湖北省新课改网)

前沿拓展:

湖北新课改登陆平台

湖北省新课改**方案将于今年年底出台。 同为第一届新课改生,我们一起耐心等待。 **加油!


老师不讲课学生自学自讲。宏观上看,这种课改探索对学生发展是有益的;但当你真的是一名教师或家长,诸多现实与无奈可能让你根本无法接受这种改变。武汉的这所中学就尝试了,进行的顺利吗?如果您家孩子的学校这样改,您接受的了吗?

作者:长江日报记者谯玲玲 通讯员吴琪俊

学生们不再面对黑板,团团坐小组讨论学习。通讯员吴晓斌 摄

长江日报记者走进汉阳一中高二(7)班,桌椅不是一排排,而是几张一打围,学生分小组围坐成一团团。再看讲台上,一位学生正在讲解题目,老师站在下面听课。学生讲完,老师再稍做评解。

这不是展示课,而是汉阳一中的真实上课场景,该校目前在读的高一高二所有班级所有科目都在推行这种命名为“1+1”的课堂模式。

何为“1+1”?

简单的说就是:学生自学一节,学生自讲一节,是一种学生“占领课堂”的新模式。

1节自主学习课+1节展示交流课,两节课合为一个教学周期。每一个周期都以学生的自学开始,学生们在老师集体备课形成的“自主学习案”的引导下自学,错题和不懂的问题,先小组内讨论或求救。然后再选自己最有体会的问题,在黑板上把解题思路和想法与大家分享,老师再稍做点评。

某校专门设置的“课改班” 资料图

这不是汉阳一中的标新立异。按照全国**新课改的布署,湖北高中新课改自2009年秋启动,要求高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汉阳一中借鉴洋思中学、昌乐二中等全国课改名校的改革实践。

2014年9月,校长姚开明将汉阳一中的课改模式正式命名为“1+1”课堂模式,第一从当时的新高一全年级推行。“‘1+1’课堂模式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不愿改?通报批评见!

学校派老师们去全国的课改先锋广东顺德罗定邦中学,参观学习,转变观念。50多岁的政治老师胡世新在全校率先上了第一堂“1+1”课堂示范课。随后,英语老师李东方第一个天天坚持上“1+1”课堂示范课。

汉阳一中 资料图

学校还出台了检查通报制度,每天在校内电子屏,表扬按“1+1”模式上课的老师,点名批评按老模式上课的老师。校办主任郭永艳统计,全校170多名教师,100人次被通报批评过。有一次,校长走进某老师的课堂,发现没有按新模式上课,立即让该老师停课一周。

家长不支持?用成绩说话!

老师不讲课学生讲,学生自己都不会怎么讲?这样**不出成绩怎么办?

听到消息的家长,有的给校长姚开明发短信,有的来校与校长当面交流,高一年级家长发来联名信:请不要拿我们的孩子做实验,**中我们的孩子输不起。

网络配图

学校用成绩来回应了家长。作为蔡甸区最优质的高中,汉阳一中一本上线率长期只有20%-30%左右,2013年一本上线率25%。而目前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在最近一次的全武汉市重点中**考中,70%以上的在读高二学生过模拟一本线,60%以上的在读高一学生过模拟一本线。

学生很迷茫?历练见效果!

“突然要将十八年来都面对黑板的座位调整成小组‘团团坐’样式,突然老师们从课堂的绝对主角拉向幕后,突然要把习惯默默倾听的我推向考验能力的讲台……这一切的转变曾让我感到恐惧,我真想回到传统课堂。”高二(1)班王晨曦说道。

很多学生都像王晨曦一样困惑迷茫。但看到不少同学对于新模式如鱼得水、乐于在课堂上一展风采时,看到经过课上的反复锻炼,再羞涩的同学也能勇敢展示自己时,不少学生也决心改变对“1+1”课堂模式的抗拒和怀疑。

课改网络配图

“一年多的训练使我受益匪浅,我感觉我比以前开朗、自信多了。”来自农村的高二(10)班学生李旭昶说道。

化学老师郑永艳说,该校三分之二的学生来自农村,这种课堂给了每个学生上台讲课、交流、和展示的机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后,孩子们都能落落大方地上台展示自我。

姚开明校长说,要让更多的人上大学上好大学,必须放弃传统课堂只关注少数、部分学生的做法,平等面对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升学对象。

链接:他们这样课改

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

知识点掌握:20%的知识——自学能会,70%的知识——合作学会,10%的知识——老师教会;

学生组成方面: 20%学生——优秀学生,70%学生——中等学生,10%学生——后进学生;

课堂模式的时间分配及内容安排:20%(约10分钟)——教师指导、点拨、答疑,70%(约30分钟)——学生自学、讨论、展示,10% (约5分钟)——学生自结、巩固、检测。

昌乐二中某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自学。 资料图

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

提示课堂教学目标(约1分钟),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指导学生自学(约2分钟) ,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学、用多长时间、应该达到什么要求、如何检测等。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约5-8分钟), 即在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巡回辅导,启发思考、留心观察、广泛答疑,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动脑,挖掘其潜能。

检查学生自学效果(约5-8分钟),让中差生尤其是后进生回答问题或板演,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

引导学生更正、指导学生运用(约8-10分钟)学生观察板演与自己的比较、找错,学生自由更正、各抒己见、引导讨论,说出错因及更正的道理,指导学生归纳。

洋思中学某课堂上,学生在板演。 资料图

突破传统,勇于创新,值得肯定!效果怎么样,不试试怎么知道?觉得不错请点ZAN~

拓展知识:

湖北新课改登陆平台

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网登陆平台入口地址: http://gzkg.e21.cn/

借力网络: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活”起来

学籍登记、网上选课、成绩查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网”成了学生们的“记录本”,记下他们“鲜活”的成长历程。同样在这里,老师可以“**”自己的“培训记录”,学校则能实时发布“课改动态信息”。

2009年秋季,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正式实施,专题网站“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网”也同时“启航”。建立基于网络的课程实施、教学管理、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评价工作平台,初步构建资源共享、信息公开、多方互动、全员参与的网络支撑体系,努力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是湖北省发挥后发优势、形成地方特色的一项重大举措。借助网络迅速、快捷的传播特点,“新课改”开始充分展现出其魅力与活力。

网上交流:教学互动“热”起来

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省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主办的湖北教育信息网,一直是千百万湖北师生交流心得、共享资源的首选途径;其代号“e21”,已然成为21世纪湖北教育信息化的标志之一。以此为平台建立的“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网”,一开始便具备了良好的“口碑”和充足的“人气”。

09年秋季,湖北省653所普通高中的42.3万名新生迈进校园。三年之中,他们将第一个“体验”全新的教学方法;三年之后,他们也将第一个接触全新的**模式。许多的“第一”,使他们走到了教育改革的最前沿。

新奇过后,困惑和疑虑始终挥之不去;化解“第一个吃螃蟹者”对“螃蟹”的恐惧和忧虑,成了**门的首要任务。在这一背景下,“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网”应运而生并承担起了“互动平台”的重任,以实时交流“吃螃蟹”的经验与教训。

“高中课改能减轻学生负担吗?”“你对新的教学方法有何意见?”网站开设了“问卷调查”专栏,实时了解和分析学生对新课程改革的想法。针对教师群体,“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网”也设计了相应的内容,调查他们的课改培训情况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难点、热点问题。

与此同时,网站还为学校、教师、学生等开设了不同层次的交流空间,让这些“教育主体”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感觉“孤单”,以“集体的智慧”推动新课改的不断前进。正如一个退休的老教师所说,这是一个所有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共同的事业”。

对于教育行政部门而言,掌握新课改实施过程中的“第一手资料”是非常必要的;正确的决策,往往取决于对形势的准确判断上。“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网”中,学校、教师、学生乃至家长的心得、言论,无疑就是最好的也是最“新鲜”的“第一手资料”。

网上评价:教育主体“动”起来

09年9月,湖北省所有的高一新生都实行了学籍网上注册。学生们完成注册取得学籍和学号后,学校依据学号对学生实行学分管理、综合素质评价和毕业证书发放等工作。这一全新的管理模式,大大调动了老师和学生的参与热情,也提高了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在“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网”上,针对学生用户专门建立的网络管理平台,细分了“我的学籍”、“我的成长记录”、“我的选修课”、“我的学分”、“我的综合素质评价”等各项具体内容;学生凭借用户名和密码直接登录激活博客,可创建栏目,自主发布修改日志,上传图片、发表评论。“跟过去不一样,大家感觉很新鲜,都迫不及待登陆注册,写下在学校期间的情况,有点像写心情日记。”武汉一名高一新生说。

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关键要看评价机制是否科学、合理。“重视发展性评价、评价主体和指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重心向注重过程转移”,成为新评价机制的基本方式。这种方式,已在“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网”上“安家落户”并开始运作。

“在具体评价过程中,一方面学生主体受到尊重,可以自己来评价自己,另一方面鼓励同伴、家长参与到评价之中,使评价成为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教育专家对这种实时网络评价机制给予肯定。每名学生的成长记录、自评和互评,都会在网上留下“原始数据”;这些“数据”,将会伴随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除此之外,网站还开设了“任课老师评价”、“班主任评价”等系统;学生、教师和评定小组可上网查询互评、教评结果。武汉一名中学班主任说:“用这些数据来综合评价,我们老师也可以从考试教育压力中摆脱,把精力用在提高课程质量上。”

网上共享:教育资源“新”起来

新课程方案要求学校鼓励学生在感兴趣、有潜能的方面,选修更多的模块,促进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充分发展。然而,由于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许多学校依靠自己的力量在短时间内很难实现这一目标。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教育资源的共享。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湖北省教育信息网已经拥有了100多个分网站和系统,500个课题校网站会员,还具备了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和公众互动功能等强大的网络基础设备服务能力。有了扎实的“基本功”,为资源共享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依托这些优势,湖北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初步搭建起了学生远程学习平台和教师发展网络平台,提供学生学习资源和教师教学支撑,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要和教师专业成长需求。下一步,他们还将进一步完善教材资源支撑网站,开通网上同步教研和备课管理系统,整合现有的高中教学资源。“我们将结合视频语音技术、虚拟技术等手段,助力湖北高中课改”,网站的工程技术人员说。

此外,湖北教育信息中心还建起了覆盖全省的学校、教师、学生的教育基础数据库,以基础数据库为支撑建立起各类高中课改业务应用平台。其中,有一项任务就是建立“样本校”管理系统,学校用户可通过专题网站发布“课改动态信息”“提交样本校申请”,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教育资源共享,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网络共享,大大缩小了教育教学的校际、地区差异,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公平。“我们将以现代信息化技术,引导全省普通高中逐步实现国家课程改革的目标。”湖北省教育信息中心主任范义虎对未来信心百倍。 ;

前沿拓展:

湖北新课改登陆平台

湖北省新课改**方案将于今年年底出台。 同为第一届新课改生,我们一起耐心等待。 **加油!


老师不讲课学生自学自讲。宏观上看,这种课改探索对学生发展是有益的;但当你真的是一名教师或家长,诸多现实与无奈可能让你根本无法接受这种改变。武汉的这所中学就尝试了,进行的顺利吗?如果您家孩子的学校这样改,您接受的了吗?

作者:长江日报记者谯玲玲 通讯员吴琪俊

学生们不再面对黑板,团团坐小组讨论学习。通讯员吴晓斌 摄

长江日报记者走进汉阳一中高二(7)班,桌椅不是一排排,而是几张一打围,学生分小组围坐成一团团。再看讲台上,一位学生正在讲解题目,老师站在下面听课。学生讲完,老师再稍做评解。

这不是展示课,而是汉阳一中的真实上课场景,该校目前在读的高一高二所有班级所有科目都在推行这种命名为“1+1”的课堂模式。

何为“1+1”?

简单的说就是:学生自学一节,学生自讲一节,是一种学生“占领课堂”的新模式。

1节自主学习课+1节展示交流课,两节课合为一个教学周期。每一个周期都以学生的自学开始,学生们在老师集体备课形成的“自主学习案”的引导下自学,错题和不懂的问题,先小组内讨论或求救。然后再选自己最有体会的问题,在黑板上把解题思路和想法与大家分享,老师再稍做点评。

某校专门设置的“课改班” 资料图

这不是汉阳一中的标新立异。按照全国**新课改的布署,湖北高中新课改自2009年秋启动,要求高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汉阳一中借鉴洋思中学、昌乐二中等全国课改名校的改革实践。

2014年9月,校长姚开明将汉阳一中的课改模式正式命名为“1+1”课堂模式,第一从当时的新高一全年级推行。“‘1+1’课堂模式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不愿改?通报批评见!

学校派老师们去全国的课改先锋广东顺德罗定邦中学,参观学习,转变观念。50多岁的政治老师胡世新在全校率先上了第一堂“1+1”课堂示范课。随后,英语老师李东方第一个天天坚持上“1+1”课堂示范课。

汉阳一中 资料图

学校还出台了检查通报制度,每天在校内电子屏,表扬按“1+1”模式上课的老师,点名批评按老模式上课的老师。校办主任郭永艳统计,全校170多名教师,100人次被通报批评过。有一次,校长走进某老师的课堂,发现没有按新模式上课,立即让该老师停课一周。

家长不支持?用成绩说话!

老师不讲课学生讲,学生自己都不会怎么讲?这样**不出成绩怎么办?

听到消息的家长,有的给校长姚开明发短信,有的来校与校长当面交流,高一年级家长发来联名信:请不要拿我们的孩子做实验,**中我们的孩子输不起。

网络配图

学校用成绩来回应了家长。作为蔡甸区最优质的高中,汉阳一中一本上线率长期只有20%-30%左右,2013年一本上线率25%。而目前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在最近一次的全武汉市重点中**考中,70%以上的在读高二学生过模拟一本线,60%以上的在读高一学生过模拟一本线。

学生很迷茫?历练见效果!

“突然要将十八年来都面对黑板的座位调整成小组‘团团坐’样式,突然老师们从课堂的绝对主角拉向幕后,突然要把习惯默默倾听的我推向考验能力的讲台……这一切的转变曾让我感到恐惧,我真想回到传统课堂。”高二(1)班王晨曦说道。

很多学生都像王晨曦一样困惑迷茫。但看到不少同学对于新模式如鱼得水、乐于在课堂上一展风采时,看到经过课上的反复锻炼,再羞涩的同学也能勇敢展示自己时,不少学生也决心改变对“1+1”课堂模式的抗拒和怀疑。

课改网络配图

“一年多的训练使我受益匪浅,我感觉我比以前开朗、自信多了。”来自农村的高二(10)班学生李旭昶说道。

化学老师郑永艳说,该校三分之二的学生来自农村,这种课堂给了每个学生上台讲课、交流、和展示的机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后,孩子们都能落落大方地上台展示自我。

姚开明校长说,要让更多的人上大学上好大学,必须放弃传统课堂只关注少数、部分学生的做法,平等面对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升学对象。

链接:他们这样课改

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

知识点掌握:20%的知识——自学能会,70%的知识——合作学会,10%的知识——老师教会;

学生组成方面: 20%学生——优秀学生,70%学生——中等学生,10%学生——后进学生;

课堂模式的时间分配及内容安排:20%(约10分钟)——教师指导、点拨、答疑,70%(约30分钟)——学生自学、讨论、展示,10% (约5分钟)——学生自结、巩固、检测。

昌乐二中某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自学。 资料图

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

提示课堂教学目标(约1分钟),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指导学生自学(约2分钟) ,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学、用多长时间、应该达到什么要求、如何检测等。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约5-8分钟), 即在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巡回辅导,启发思考、留心观察、广泛答疑,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动脑,挖掘其潜能。

检查学生自学效果(约5-8分钟),让中差生尤其是后进生回答问题或板演,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

引导学生更正、指导学生运用(约8-10分钟)学生观察板演与自己的比较、找错,学生自由更正、各抒己见、引导讨论,说出错因及更正的道理,指导学生归纳。

洋思中学某课堂上,学生在板演。 资料图

突破传统,勇于创新,值得肯定!效果怎么样,不试试怎么知道?觉得不错请点ZAN~

拓展知识:

湖北新课改登陆平台

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网登陆平台入口地址: http://gzkg.e21.cn/

借力网络: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活”起来

学籍登记、网上选课、成绩查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网”成了学生们的“记录本”,记下他们“鲜活”的成长历程。同样在这里,老师可以“**”自己的“培训记录”,学校则能实时发布“课改动态信息”。

2009年秋季,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正式实施,专题网站“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网”也同时“启航”。建立基于网络的课程实施、教学管理、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评价工作平台,初步构建资源共享、信息公开、多方互动、全员参与的网络支撑体系,努力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是湖北省发挥后发优势、形成地方特色的一项重大举措。借助网络迅速、快捷的传播特点,“新课改”开始充分展现出其魅力与活力。

网上交流:教学互动“热”起来

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省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主办的湖北教育信息网,一直是千百万湖北师生交流心得、共享资源的首选途径;其代号“e21”,已然成为21世纪湖北教育信息化的标志之一。以此为平台建立的“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网”,一开始便具备了良好的“口碑”和充足的“人气”。

09年秋季,湖北省653所普通高中的42.3万名新生迈进校园。三年之中,他们将第一个“体验”全新的教学方法;三年之后,他们也将第一个接触全新的**模式。许多的“第一”,使他们走到了教育改革的最前沿。

新奇过后,困惑和疑虑始终挥之不去;化解“第一个吃螃蟹者”对“螃蟹”的恐惧和忧虑,成了**门的首要任务。在这一背景下,“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网”应运而生并承担起了“互动平台”的重任,以实时交流“吃螃蟹”的经验与教训。

“高中课改能减轻学生负担吗?”“你对新的教学方法有何意见?”网站开设了“问卷调查”专栏,实时了解和分析学生对新课程改革的想法。针对教师群体,“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网”也设计了相应的内容,调查他们的课改培训情况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难点、热点问题。

与此同时,网站还为学校、教师、学生等开设了不同层次的交流空间,让这些“教育主体”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感觉“孤单”,以“集体的智慧”推动新课改的不断前进。正如一个退休的老教师所说,这是一个所有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共同的事业”。

对于教育行政部门而言,掌握新课改实施过程中的“第一手资料”是非常必要的;正确的决策,往往取决于对形势的准确判断上。“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网”中,学校、教师、学生乃至家长的心得、言论,无疑就是最好的也是最“新鲜”的“第一手资料”。

网上评价:教育主体“动”起来

09年9月,湖北省所有的高一新生都实行了学籍网上注册。学生们完成注册取得学籍和学号后,学校依据学号对学生实行学分管理、综合素质评价和毕业证书发放等工作。这一全新的管理模式,大大调动了老师和学生的参与热情,也提高了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在“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网”上,针对学生用户专门建立的网络管理平台,细分了“我的学籍”、“我的成长记录”、“我的选修课”、“我的学分”、“我的综合素质评价”等各项具体内容;学生凭借用户名和密码直接登录激活博客,可创建栏目,自主发布修改日志,上传图片、发表评论。“跟过去不一样,大家感觉很新鲜,都迫不及待登陆注册,写下在学校期间的情况,有点像写心情日记。”武汉一名高一新生说。

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关键要看评价机制是否科学、合理。“重视发展性评价、评价主体和指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重心向注重过程转移”,成为新评价机制的基本方式。这种方式,已在“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网”上“安家落户”并开始运作。

“在具体评价过程中,一方面学生主体受到尊重,可以自己来评价自己,另一方面鼓励同伴、家长参与到评价之中,使评价成为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教育专家对这种实时网络评价机制给予肯定。每名学生的成长记录、自评和互评,都会在网上留下“原始数据”;这些“数据”,将会伴随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除此之外,网站还开设了“任课老师评价”、“班主任评价”等系统;学生、教师和评定小组可上网查询互评、教评结果。武汉一名中学班主任说:“用这些数据来综合评价,我们老师也可以从考试教育压力中摆脱,把精力用在提高课程质量上。”

网上共享:教育资源“新”起来

新课程方案要求学校鼓励学生在感兴趣、有潜能的方面,选修更多的模块,促进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充分发展。然而,由于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许多学校依靠自己的力量在短时间内很难实现这一目标。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教育资源的共享。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湖北省教育信息网已经拥有了100多个分网站和系统,500个课题校网站会员,还具备了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和公众互动功能等强大的网络基础设备服务能力。有了扎实的“基本功”,为资源共享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依托这些优势,湖北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初步搭建起了学生远程学习平台和教师发展网络平台,提供学生学习资源和教师教学支撑,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要和教师专业成长需求。下一步,他们还将进一步完善教材资源支撑网站,开通网上同步教研和备课管理系统,整合现有的高中教学资源。“我们将结合视频语音技术、虚拟技术等手段,助力湖北高中课改”,网站的工程技术人员说。

此外,湖北教育信息中心还建起了覆盖全省的学校、教师、学生的教育基础数据库,以基础数据库为支撑建立起各类高中课改业务应用平台。其中,有一项任务就是建立“样本校”管理系统,学校用户可通过专题网站发布“课改动态信息”“提交样本校申请”,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教育资源共享,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网络共享,大大缩小了教育教学的校际、地区差异,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公平。“我们将以现代信息化技术,引导全省普通高中逐步实现国家课程改革的目标。”湖北省教育信息中心主任范义虎对未来信心百倍。 ;

统招专升本 免费一对一报考指导、院校选择、专业规划,赠送全套专升本考试资料
专业老师为您指导统招专升本 帮您规划如何报名、选择院校、专业规划、保证100%拿证,现在预约即可获赠一整套专升本考试资料
请在浏览器中启用 JavaScript 来完成此表单。
填写您当前所在的省份

原创文章,作者:编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ingpinfang.com/66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