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地震信息网(山西地震网最新消息刚刚)

前沿拓展:

山西地震信息网

据历史记载,我国境内共发生过17次8级地震,山西有两次,即1303年洪洞8级地震和1695年临汾8级地震。 6级以上地震发生在断陷盆地内 从公元前512年至1991年3月,山西发生5级以上地震69次,除两次8级地震外,有7~7.9级地震4次,6~6.9级地震10次,5~5.9级地震53次。所有6级以上地震都发生在省境中部的一系列断陷盆地之内。 就断陷盆地而言,地震活动的差异也很大。临汾盆地曾发生两次8级大震、9次大于5级地震;忻定盆地多系强度大而频度低的地震;太原盆地的地震强度中等,但频度居全省之首;大同和运城盆地的地震强度和频度均为中等。 据省地震局刚刚被国家通过的《关于太原市活断层探测与危险性评价项目》显示:太原市大体存在18条隐伏断层,原来有隐患、需重点勘探的有7条。后经勘探,其中汾河西断层、汾河东断层、新城———亲贤断层为“**”断层,即这些断层不会活动,不会发生地震,这一结论将使太原汾河两岸新增数目庞大的规划用地。 未来百年太原强震可能性很小 太原市未来地震危险性较高的断裂是交城断层(含柴村段和晋祠段),这一段的发震概率相对较高,太原市地震危害性也来自该断层的影响。但太原未来100年内发生强震的可能性很小(2007年底,评价项目被国家通过后,山西日报曾以《太原 未来发生强震可能性很小》为题进行了报道)。这是太原地震局根据对各条断裂的新的活动性,用先进的探测方法进行研究的结果,采用适合太原构造特点的地震危险性概率评价方法和地震危害性评估方法得出的结论,已经得到国家专家的认定。 太原上古之前的三次强震 2005年5月24日至6月5日,山西省地震工程勘察研究院在太原柴村乡西张村开挖出一长120m、总宽8m、总深9m的特大探槽。初步探明该探槽展现出3条断层,断距最大为2.8m,推测这3条断层反映了发生于全新世的3次7级以上地震。**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的专家在太原市新近发现一处**古代地震遗址。 据专家称:此遗址的发现及大量实物佐证推翻了太原一带未发生过7级以上地震的论断,对研究太原乃至山西的地壳运动具有重要意义。西张村古地震遗址表明太原历史上至少曾发生大震级地震有三次,震级约在里氏7级至7.5级之间。三次发生地震时间,最远的一次距今1.2万年左右,最近的一次在大约距今4000年前后。 原**地震局副局长何永年研究员带领**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多名专业人员赶赴太原,现场考察取样。何永年指出:西张古地震遗址的发现,不仅对研究山西地震的历史有帮助,而且还对指导国家今后的防震减灾工作,为城市规划建设避开活断层,提供了科学依据。 太原7级以上大地震仅出现在人类文明出现之前,所以只有地质遗迹,无史料记载。 北宋中期太原强震频发 在有史料记载的地震中,太原历史上发生最大震级的地震是公元1002年在交城县附近的里氏6.5级地震。晋祠三绝之一的圣母殿内宋代的彩塑仕女像受到地震破坏。这场地震一直波及到大同、应县一带,震感强烈。 宋景德年间(公元1004年~1007年)太原又一次地震。 由上可见,1000年前北宋中期的太原曾经是一个强震频发时期,从此之后太原盆地再没有发生过大震。但太原盆地北部的忻定盆地和南部的临汾盆地发生的多次7级、8级地震,都曾波及太原并造成震害。 相对来说,山西北部的大同盆地的地震强度和频度均为中等。破坏性不大,出现频率不高。 临汾盆地最大的四次地震 临汾盆地在金元时期曾经是剧震高发地,历史上有四次大地震。 公元1209年(金卫绍王大安元年),平阳府(今山西临汾市)境曾发生强烈地震。 公元1291年(元世祖至正二十八年)八月初一,平阳府再地震。 1303年(元成宗大德七年),全国普遍发生地震,南至云南,北到内蒙古自治区,东起辽东半岛,西至陕西、甘肃,地震灾害连续不断。 三百多年之后,公元1695年(清康熙三十四年)5月18日,临汾一带第四次大地震,这一次是8级。


地震目前无法预报,但是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有没有什么跑得比地震波还快,为公众减少生命财产损失?11月15日,山西省地震局举行**通气会称,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山西子项目今年8月获正式批复,已开始实施,预计5年之内建成。会上透露,这个项目能够为震中附近的社会公众提供数秒至数十秒的预警时间。

电磁波跑过地震波,预警打的是时间差

“所谓地震预警,指的是依托震中附近的密集地震台网,在震后数秒内快速估算地震影响范围和程度,抢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目标地之前发布警报。”山西省地震工程勘察研究院院长、高级工程师李冬梅解释,它与地震预报、地震速报的区别主要是发布时间不同,地震预警发布在“发震时刻”与“破坏到达时刻”之间。

据了解,地震发生时,地震横波(S波)与面波(L波)是造成地质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地震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为6km/s,横波(S波)和面波(L波)传播速度为3.5km/s。地震发生时,第一到来的是纵波,破坏到达时是横波和面波,由于纵波比横波、面波传播速度快,预警系统接收到信号后发布警报。由于电磁波( 300000km/s )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因此震中距越大,时间差就越大,也就为地震预警争取了更多时间。

“建设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可以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后,为震中附近的社会公众提供数秒至数十秒的预警时间,社会公众可以及时逃生避险。”李冬梅称,地震烈度速报系统可以快速判断重灾区位置和灾情分布,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依据;地震预警系统可以使社会公众提早采取措施避震逃生,城市供气供电系统、核电站、水库大坝、大型变电站及输油输气管线、高速铁路等重大工程也可以启动相应的制动、关闭等处置系统,减轻直接地震灾害及次生灾害损失。

山西子项目已实施,5年内建成

据介绍,山西是地震大省,地震活动频次高、强度大,史上曾发生过洪洞8级地震、大同6.1级地震,因此,山西是国家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工程重点建设地区。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除传统的防震减灾技术外,也是减轻地震伤亡的有效手段。

国家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工程山西子项目,进展情况如何?省地震局巡视员郭跃宏称,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山西子项目建设内容包括由1096个台站、1个省级中心、11个市级信息服务平台等组成的台站观测系统、通信网络系统、数据处理系统、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技术支持与保障系统。为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山西省地震局成立了项目管理和实施团队,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召开了全省项目推进会。

图为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山西子项目建设前后全省地震预警台站分布对比图。

“2018年8月获正式批复,目前已完成了81个基准站、154个基本站、861个一般站共计1096个台站的勘选工作,完成建设方案编写,正式进入实施阶段,项目建设单位正按照实施方案有序推进,预计2022年建成。项目建成后,我省大部分地区将形成完善的秒级地震预警能力和基于乡镇实测值的分钟级烈度速报能力。”郭跃宏介绍。

拓展知识:

山西地震信息网

我是没觉得

前沿拓展:

山西地震信息网

据历史记载,我国境内共发生过17次8级地震,山西有两次,即1303年洪洞8级地震和1695年临汾8级地震。 6级以上地震发生在断陷盆地内 从公元前512年至1991年3月,山西发生5级以上地震69次,除两次8级地震外,有7~7.9级地震4次,6~6.9级地震10次,5~5.9级地震53次。所有6级以上地震都发生在省境中部的一系列断陷盆地之内。 就断陷盆地而言,地震活动的差异也很大。临汾盆地曾发生两次8级大震、9次大于5级地震;忻定盆地多系强度大而频度低的地震;太原盆地的地震强度中等,但频度居全省之首;大同和运城盆地的地震强度和频度均为中等。 据省地震局刚刚被国家通过的《关于太原市活断层探测与危险性评价项目》显示:太原市大体存在18条隐伏断层,原来有隐患、需重点勘探的有7条。后经勘探,其中汾河西断层、汾河东断层、新城———亲贤断层为“**”断层,即这些断层不会活动,不会发生地震,这一结论将使太原汾河两岸新增数目庞大的规划用地。 未来百年太原强震可能性很小 太原市未来地震危险性较高的断裂是交城断层(含柴村段和晋祠段),这一段的发震概率相对较高,太原市地震危害性也来自该断层的影响。但太原未来100年内发生强震的可能性很小(2007年底,评价项目被国家通过后,山西日报曾以《太原 未来发生强震可能性很小》为题进行了报道)。这是太原地震局根据对各条断裂的新的活动性,用先进的探测方法进行研究的结果,采用适合太原构造特点的地震危险性概率评价方法和地震危害性评估方法得出的结论,已经得到国家专家的认定。 太原上古之前的三次强震 2005年5月24日至6月5日,山西省地震工程勘察研究院在太原柴村乡西张村开挖出一长120m、总宽8m、总深9m的特大探槽。初步探明该探槽展现出3条断层,断距最大为2.8m,推测这3条断层反映了发生于全新世的3次7级以上地震。**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的专家在太原市新近发现一处**古代地震遗址。 据专家称:此遗址的发现及大量实物佐证推翻了太原一带未发生过7级以上地震的论断,对研究太原乃至山西的地壳运动具有重要意义。西张村古地震遗址表明太原历史上至少曾发生大震级地震有三次,震级约在里氏7级至7.5级之间。三次发生地震时间,最远的一次距今1.2万年左右,最近的一次在大约距今4000年前后。 原**地震局副局长何永年研究员带领**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多名专业人员赶赴太原,现场考察取样。何永年指出:西张古地震遗址的发现,不仅对研究山西地震的历史有帮助,而且还对指导国家今后的防震减灾工作,为城市规划建设避开活断层,提供了科学依据。 太原7级以上大地震仅出现在人类文明出现之前,所以只有地质遗迹,无史料记载。 北宋中期太原强震频发 在有史料记载的地震中,太原历史上发生最大震级的地震是公元1002年在交城县附近的里氏6.5级地震。晋祠三绝之一的圣母殿内宋代的彩塑仕女像受到地震破坏。这场地震一直波及到大同、应县一带,震感强烈。 宋景德年间(公元1004年~1007年)太原又一次地震。 由上可见,1000年前北宋中期的太原曾经是一个强震频发时期,从此之后太原盆地再没有发生过大震。但太原盆地北部的忻定盆地和南部的临汾盆地发生的多次7级、8级地震,都曾波及太原并造成震害。 相对来说,山西北部的大同盆地的地震强度和频度均为中等。破坏性不大,出现频率不高。 临汾盆地最大的四次地震 临汾盆地在金元时期曾经是剧震高发地,历史上有四次大地震。 公元1209年(金卫绍王大安元年),平阳府(今山西临汾市)境曾发生强烈地震。 公元1291年(元世祖至正二十八年)八月初一,平阳府再地震。 1303年(元成宗大德七年),全国普遍发生地震,南至云南,北到内蒙古自治区,东起辽东半岛,西至陕西、甘肃,地震灾害连续不断。 三百多年之后,公元1695年(清康熙三十四年)5月18日,临汾一带第四次大地震,这一次是8级。


地震目前无法预报,但是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有没有什么跑得比地震波还快,为公众减少生命财产损失?11月15日,山西省地震局举行**通气会称,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山西子项目今年8月获正式批复,已开始实施,预计5年之内建成。会上透露,这个项目能够为震中附近的社会公众提供数秒至数十秒的预警时间。

电磁波跑过地震波,预警打的是时间差

“所谓地震预警,指的是依托震中附近的密集地震台网,在震后数秒内快速估算地震影响范围和程度,抢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目标地之前发布警报。”山西省地震工程勘察研究院院长、高级工程师李冬梅解释,它与地震预报、地震速报的区别主要是发布时间不同,地震预警发布在“发震时刻”与“破坏到达时刻”之间。

据了解,地震发生时,地震横波(S波)与面波(L波)是造成地质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地震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为6km/s,横波(S波)和面波(L波)传播速度为3.5km/s。地震发生时,第一到来的是纵波,破坏到达时是横波和面波,由于纵波比横波、面波传播速度快,预警系统接收到信号后发布警报。由于电磁波( 300000km/s )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因此震中距越大,时间差就越大,也就为地震预警争取了更多时间。

“建设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可以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后,为震中附近的社会公众提供数秒至数十秒的预警时间,社会公众可以及时逃生避险。”李冬梅称,地震烈度速报系统可以快速判断重灾区位置和灾情分布,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依据;地震预警系统可以使社会公众提早采取措施避震逃生,城市供气供电系统、核电站、水库大坝、大型变电站及输油输气管线、高速铁路等重大工程也可以启动相应的制动、关闭等处置系统,减轻直接地震灾害及次生灾害损失。

山西子项目已实施,5年内建成

据介绍,山西是地震大省,地震活动频次高、强度大,史上曾发生过洪洞8级地震、大同6.1级地震,因此,山西是国家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工程重点建设地区。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除传统的防震减灾技术外,也是减轻地震伤亡的有效手段。

国家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工程山西子项目,进展情况如何?省地震局巡视员郭跃宏称,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山西子项目建设内容包括由1096个台站、1个省级中心、11个市级信息服务平台等组成的台站观测系统、通信网络系统、数据处理系统、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技术支持与保障系统。为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山西省地震局成立了项目管理和实施团队,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召开了全省项目推进会。

图为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山西子项目建设前后全省地震预警台站分布对比图。

“2018年8月获正式批复,目前已完成了81个基准站、154个基本站、861个一般站共计1096个台站的勘选工作,完成建设方案编写,正式进入实施阶段,项目建设单位正按照实施方案有序推进,预计2022年建成。项目建成后,我省大部分地区将形成完善的秒级地震预警能力和基于乡镇实测值的分钟级烈度速报能力。”郭跃宏介绍。

拓展知识:

山西地震信息网

我是没觉得

统招专升本 免费一对一报考指导、院校选择、专业规划,赠送全套专升本考试资料
专业老师为您指导统招专升本 帮您规划如何报名、选择院校、专业规划、保证100%拿证,现在预约即可获赠一整套专升本考试资料
请在浏览器中启用 JavaScript 来完成此表单。
填写您当前所在的省份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ingpinfang.com/70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