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屋初中学历怎么提升()

伍屋初中学历怎么提升()平湖墟在民国时期,宝安县有三大名墟:沙井、观澜、平湖。平湖虽然无江河水系之利,又地处僻壤,但由于平湖籍香港巨绅刘铸伯先生的爱乡之情,说服港英当局让广九铁路在平湖设站,平湖拥有了通达广州、东莞、深圳、香港的大动脉,方便了货物流通与人员往来,加上具有超前眼光和现代视野的刘铸伯规划建设的平湖新墟镇起点颇高,工业、商业、教育、卫生、交通设施功能齐全,平湖墟跻身于宝安三大名墟之列便不足为奇了。地名由来平湖墟始建于明代嘉靖元年( 1522 年),已经有 490 多年的历史。早期的平湖包括三个村——伍屋围村、大围村、松柏围村,巧的是,这三个村的形状都极像动物:伍屋围村的地形,非常像一

伍屋初中学历怎么提升()

平湖墟

在民国时期,宝安县有三大名墟:沙井、观澜、平湖。平湖虽然无江河水系之利,又地处僻壤,但由于平湖籍**巨绅刘铸伯先生的爱乡之情,说服港英当局让广九铁路在平湖设站,平湖拥有了通达广州、东莞、深圳、**的大动脉,方便了货物流通与人员往来,加上具有超前眼光和现代视野的刘铸伯规划建设的平湖新墟镇起点颇高,工业、商业、教育、卫生、交通设施功能齐全,平湖墟跻身于宝安三大名墟之列便不足为奇了。

地名由来

平湖墟始建于明代嘉靖元年( 1522 年),已经有 490 多年的历史。

早期的平湖包括三个村——伍屋围村、大围村、松柏围村,巧的是,这三个村的形状都极像动物:伍屋围村的地形,非常像一只螃蟹,大围村极像一只蚌,而松柏围村像一只虾。村民们认为,螃蟹、蚌、虾都是水生动物,必须有湖泊才能成活,而当时这一带地区的地势较为平坦,一无江河,二无湖泊,水资源较为贫乏,出于对水的渴望,人们就将此地称为“平湖”。

松柏围村

根据《东莞县志》记载,平湖原名平溪,是东莞县管辖,与宝安县相邻的边缘地域。500多年前,伍兆凤迁居平溪立围,在此之前,平溪范围内并没有其他姓氏族人在此定居。

伍屋围始祖伍兆凤在500多年迁居平溪,古人素有建宗立祠之习,伍兆凤在今平湖新南**元村立下伍氏宗祠,目的是以供后世子嗣祭祀。立祠时,因宗祠门对联“祥开伍屋,胄衍平溪”中的溪字意头不合先祖意,后由湖取代了溪,从此打开了平湖的历史。

2016年是伍屋围立围520周年

根据《宝安县志》记载,平湖两字最早出现在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而平湖两字最早出现与伍屋围是在明朝弘治年间(1470-1505)的宗祠门对对联上。

也就是说伍屋围祠堂平湖两字早于史记,古代的平溪即今天的平湖,古代里指的平湖也就是伍屋围。

大围古村

平溪二字,从伍氏宗祠的设备和用具上沿用到解放初期,时至1968年,遭遇文化大革命彻底破坏,平溪二字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外人无从知晓。

姓氏溯源

众所周知,如今的平湖刘姓是最大也是最早的姓氏,但开创平湖的却是伍氏族人。

公元1503年,即明弘治16年夏秋,广东归善县(今深圳、东莞、惠阳)和南海等地天大旱,南粤大地发送饥荒,爆发了大规模的农**动。

明弘治年间(1470-1505),伍氏先祖伍兆凤从增城沙贝村(今增城新塘镇)向南迁居。根据民间史料推断,伍兆凤应是从军官位带家属迁居(散官在职从五品官),来到当时的东莞平溪,观察到当时平溪土地肥沃,河流溪涧纵横交错,荒无人烟,大量土地可耕种,便决定在平溪安居入籍,并取名为伍屋围(大围),**园为(小围),以意族人为花中心向外繁衍。

平湖伍氏宗祠

伍氏定居安定后,随即大量开垦土地耕种,前后种有东南、西北两大园区荔枝园,每园占地百余亩,约350亩,和大量可耕种的水田和旱地(今前进村、平湖村、河包围等地),**教场一个(今红朱岭村),育马场一个(今东莞塘厦长埔村)。

伍氏宗祠后山原名“屋头园”,种有东南和西北荔枝园各一园,占地约350亩,相传,伍氏族人经历150多年的4代单传,人丁单薄,包括东南荔枝园在内的所有土地(今平湖村、松柏围村、河包围村等)被后来定居者刘氏族人占据,**教场被刘氏族人占据,育马场被客家族人占据。伍氏族人仅能偏安一隅,守住当年西北荔枝园及西北土地。

平湖刘氏家庭

平湖刘氏自中原迁于江西赣南、福建汀州宁化一带,再沿赣粤两省边界的梅林关进入广东,先居南雄珠玑巷,再迁至东莞城,后迁至深圳丹竹头。宋朝时,刘达宗于平湖开基,距今已逾千年。明末新安县行政区划曾划分为3乡7都57图509村,平湖辖属第七都。刘敦义堂《刘氏族谱》确定的平湖刘氏通族之祖为刘本刚,生于元至正二十二年(1364年),卒于明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与原配黄氏、继室钟林黄钟魏郑氏七位妻子共生16子,其子孙始在平湖大围、松柏围、良安田、述昌围等村开基兴业,繁衍生息。

刘氏人才辈出,十九世纪的记载就称先后至少有5人考取了功名,成为举人或贡生。

平湖墟的发展

平湖墟始建于明朝嘉靖元年(1522年),清嘉庆道光年间,深圳地区有平湖墟、深圳墟、王母墟等36个墟,每个墟每3天一个墟日,邻近墟市墟日相互错开。随着平湖周边的观澜墟、丰和墟相继建立,平湖墟逐渐衰弱了。

平湖墟发展到民国时期,人口虽仅有三四千人,但因为一位乡绅的出现,墟镇基建及配套设施得到大大改观和提升,一座拥有医院、学校、工厂、街铺及火车站的新型墟镇诞生了,这在当时来讲,平湖墟已是相当现代化的小城镇了,是当时的深圳墟无法比拟的,更别说规模更小的布吉墟和横岗墟了。

1910年,**著名慈善家、实业家、教育家刘铸伯先生,回到家乡平湖,在平湖旧墟以北2里处独资兴建新平湖墟(即现在平湖“守珍街”)。在平湖旧墟里,三栋由刘铸伯捐资兴建的店铺,每栋也和这栋保存下的楼房一模一样,都是两层楼房,每层都是11间。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平湖墟规划相当先进,布局合理,店铺林立,道路宽敞,具有相当规模,遗憾的是,保存至今仅剩其中1栋,其余2栋已不复存在。

1911-1915年间,刘铸伯先后成立振兴公司、昌裕公司(刘铸伯后改为益民公司)、大新织造厂等,并招收附近青年乡民当工人。如今,在平湖旧墟可见到振兴公司、昌裕公司遗址。

1916年,刘铸伯分别在平湖墟建造“纪劬劳”学校和“念妇贤”医院,学校寓意纪念其母亲辛勤,医院则寓意纪念其妻子贤惠,为平湖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被人们誉称为“乐善乡贤”。为表彰刘铸伯热心公益的精神,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赠予其“乐善好施”的题匾,广东省督军陆荣廷、广东省省长朱庆澜、宝安县知事周德馨等也为之立碑褒表。所幸的是,纪劬劳学校和念妇贤医院被保留下来,如今成为了龙岗区文物保护单位。

1911年,广九铁路修建时,本来没有计划在平湖建一个车站,刘铸伯亲自到广州找有关部门,要求在平湖增设一个火车站。由于刘铸伯的影响力,后来便增设了平湖火车站。平湖火车站的设立,对平湖乃至附近几个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不难理解,在内地与**的交往史上,曾有“刘铸伯的面,霍英东的钱”说法。

得广九铁路之利,平湖一时成了惠东宝地区小商品的繁荣集散地,惠阳运来的木材和竹木制品,东莞产的农副产品,广州批发的百货和食品,**买回的洋烟、洋火、洋布、洋伞、洋面……摆满了各家商号店铺的货架。而平湖及周边地区出产的沙梨、柿子、蔗糖等,也被大生、昆记、公源等商号销往深圳、**、广州等地。每逢农历三、六、九的墟日,远至龙华、甘坑、樟坑径、李朗、横岗、雁田等地,近则平湖、木古、白坭坑、歧岭、力元吓、山厦等村,商人农夫纷至沓来,平湖墟内最旺的正大街(现平湖老街)人头攒动,交易十分活跃。雷公井的刘祯祥在守真街与昌平街交会处办起了一间机械化的粮食加工厂,结束了平湖人用人工磨谷、舂米的历史。

然而,商旅的熙攘与战火的侵扰却如影相随。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在战争年代,位于广九铁路沿线、连接深莞要冲的平湖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兵祸匪患频仍,日军的马蹄碾过了平湖墟的几条大街,伪警的铁丝网围住了益民公司碉楼,国民**军队的弹药库安在了鲤鱼岭(现铁路职工宿舍附近),东纵飞鹰队和刘坚武工队的机枪地雷几次在此发出响声,商贾繁华之地遭遇一重重烽火洗礼。

1938年10月12日,7 万多日寇在大亚湾登陆,华南沦陷。平湖是广九铁路线的重要站点,日军藤本末夫中佐的大队部和两个中队迅速占领了平湖火车站,平湖墟内的纪劬劳学校、念妇贤医院和益民公司成了日军营房,织布厂成了马房,商店被占作军用仓库,日军还在上大街开设了慰安所,铁蹄下的平湖墟一派萧杀。

民族危亡之时,平湖热血青年奋起抗日,刘宝英回乡组建**的地下情报站,刘华胜小小年纪就深入平湖墟敌伪人员中获取情报,刘连科成了活跃的交通员,刘曼之、刘坚加入了地下**并领导游击队。他们利用熟悉家乡情况的优势,为东纵破袭日寇广九运输线、滋扰藤本据点、歼灭伪警中队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当年担任东纵三中队短枪班班长的山厦籍青年冼麟,参加了1944年2月15日凤凰山全歼日军一个班和7月21日攻打驻平湖墟伪警中队的战斗,由他先行侦察获得的情报,对战斗胜利起了关键作用。

旧改前的平湖老街

而今的平湖墟就像一位历经岁月磨损、见惯忧患风霜的老人,褪去了外表的光华,却多了几分内在的淡定。

平湖火车站

在1899年3月28日,即新界界址划定后的第九天,英方便迫使清廷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与由怡和洋行和汇丰银行合组的中英公司签订《广九铁路草签合同》,计划修筑铁路121英里,以罗湖桥为界分为英、华两段,分别由两方**负责筹资修建。虽然清**怀着老大不情愿,被迫签订了合同,但华人有识之士认识到这是一次发展经济、造福于民的难得机遇。

民国时期的平湖火车站

广九铁路于1907年7月动工,1911年8月建成通车。铁路由早年以幼童身份留美毕业于耶鲁大学的著名华人建筑工程师詹天佑为顾问,石龙至罗湖段的测量、绘图与建筑由同是毕业于耶鲁大学且出生于深圳布吉的凌善芳负责。据悉,广九铁路和最初设计路线远离平湖,是刘铸伯力排众议,据理力争,使该铁路修改路线,在平湖设站,而平湖火车站,也是由他出资修建的。

刘铸伯此举在当时无疑存在极大风险。广龙铁路宝安段共设有五个车站——平湖、李朗、布吉、深圳墟、深圳。凌善芳在家乡建设布吉火车站几乎就出了问题。在布吉村准备建筑火车站的时候,凌善芳遭受了各种艰苦,甚至几乎被人暗算。当时那里的村民,是最迷信和最激动的,他们认为火车站的建造,会破坏整个乡村的风水。

1911年10月28日广九铁路全线通车,开办了广州往来**九龙的列车,全程7个小时,被老百姓戏称为“火龙船”。1925年,**参加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时,也路过过平湖火车站。后来抗日战争时期,东江纵队战士还与其合影。

东江纵队战士在平湖火车站留影

平湖火车站第一个转折在1984年,从那年开始,原来只是会让站的平湖站,有了两趟慢车。之后随着广深铁路的开通,平湖站开始办理快运客车、长途客车业务。车站如日中天的时候,共有20多趟列车经过。

80年代的广深铁路平湖山厦塘口段

2003年“非典”期间,**、市**在平湖站设立联合检查留验站,负责堵截乘坐火车进出特区的非典和疑似非典病人的任务。那时候停靠在平湖站的每一列火车都要消毒,平湖站成为深圳的“北大门”。

平湖站第二个转折点在2006年,随着广深铁路多次提速,停靠在平湖站的列车越来越少。终于在2006年,最后一对普快列车取消停靠,平湖站再也没有旅客列车停靠了。这个承载着深圳百年历史的平湖火车站,在2006年渐渐趋于沉寂。后来来深圳的人几乎都没有听过:在平湖,竟然还有一个满载历史的火车站。

2016年,平湖站终于迎来了第三个转折点,2016年9月26日,百年老站平湖火车站正式重启客运!这样一座拥有百年历史、沉寂了10年了火车站,终于迎来了新生!原来破破烂烂的平湖站,终于焕然一新,开始了一段新的征程。

平湖纸龙

平湖纸龙舞是平湖刘氏祖先千百年来,自中原南迁入粤世代相传的一项民间习俗,是一代代居民为驱邪灭妖、除难消灾,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而在春节期间表演的民间舞蹈。

平湖刘氏族人尊龙敬龙舞龙,听老人们说与公元前刘氏祖先“御龙氏”刘累有关,也与汉高祖刘邦有关。据平湖《刘氏族谱》记载:“上自源明公起,至夏累公十八世事孔甲为相,善能养龙,封御龙氏。”传说当时天降二龙,难以驾驭,只有刘累征服了二龙,被封为御龙氏。孔甲坐着刘累驾驭的龙车四处巡游,从此国内太平,风调雨顺,百姓称颂。到了秦末,通人性的瑞龙为报答刘氏而痛施苦肉计,不惜尸首分离,化作“白帝子”,被刘氏七十五世祖汉高祖刘邦在芒砀山中剑挥九段,从而激励**部队的士气,推翻了暴秦的统治。这就是刘氏平湖纸龙为何分为九节、一节一节相连的原由。此后,刘氏后裔便尊崇龙的图腾,喜欢聚族舞龙。

由于历史的原因,纸龙舞被视为“四旧”曾停止表演达42年,直到2008年才重新抢救整理出来,春节期间为平湖的居民献演。为了让传统的纸龙恢复原有的神采,刘旦华几次登门拜访,请到平湖唯一懂得扎纸龙、舞纸龙,当时年已93岁的老人刘寿发“出山”,一手一脚、一招一式地教,用了半年多时间才用纸和竹篾制作出栩栩如生的纸龙。同时,又召集年轻时舞过龙的老人们,回忆当年舞龙的动作姿势,将舞蹈慢慢复原集成。两年时间赢得了同遗忘的赛跑,两年之后刘寿发老人去世,要不是刘旦华的力主和平湖社区领导班子的重视,独具特色的平湖纸龙舞可能就此湮灭。

平湖刘氏纸龙舞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代,渭水流域中有一条鲤鱼经过千年的修行,又经过三次腾跃大禹治水时劈开的龙门,终于化成一条神采飞扬的金龙,这就是古代传说中“鱼化龙”的故事。但鱼化龙之后,仍然困在渭水不能远行。这时,玉皇大帝派来两名仙童化作金鲤,伴龙游戏,从中激励和引导它继续修行,从而使金龙得道进入龙宫,达到主宰大海世界,为天下百姓苍生造福的境界。表演一场纸龙舞需20多分钟,每个环节都有特定的含义。其中包括鱼跃龙门、金龙闹海、飞龙定海、游龙戏水、鲤戏神龙、龙游四海7个环节,每个环节的舞步及音乐的节奏都大不一样。如鱼跃龙门,俗称“开盘”,在舞蹈中表现为金龙在礼拜之后起舞时,先在禹门之外,首尾相环,不停转动。三次起伏之后,才开始上下翻飞,左右腾挪,但仍然无法跃过禹门。这时,两名仙童化作金鲤,伴龙游戏。舞蹈中,金龙、鲤鱼在禹门前追逐起舞,随后在金鲤的引导下跃过禹门,进入四条飘着祥云的殿柱——金碧辉煌的龙宫。

在**以农耕文明为主导的传统文化习俗中,龙被视为吉祥的化身,民间百姓一直把龙当作神、当作是负责下雨打雷的神物来敬。水是农业的命脉,而平湖无江无湖,历史上曾干旱缺水,老一辈有“平湖水,石龙油”之说。平湖刘氏族人代代敬龙舞龙,除了精神文化层面的因素外,也有期盼龙王兴云降雨、使农作物丰收这一自然环境的原因。在舞纸龙的仪程中,大年三十晚要到河边“请龙神”,正月十五晚要拜河焚化金龙“送龙神”,让神龙回归大海,来年再扎制新龙,也都表示神龙之气须水来聚之,寄寓新的一年蛟龙得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综合自家在深圳、深圳晚报、最爱平湖等

(想了解更多关于深圳的历史和往事可以关注我们的同名微信)

伍屋初中学历怎么提升()

平湖墟

在民国时期,宝安县有三大名墟:沙井、观澜、平湖。平湖虽然无江河水系之利,又地处僻壤,但由于平湖籍**巨绅刘铸伯先生的爱乡之情,说服港英当局让广九铁路在平湖设站,平湖拥有了通达广州、东莞、深圳、**的大动脉,方便了货物流通与人员往来,加上具有超前眼光和现代视野的刘铸伯规划建设的平湖新墟镇起点颇高,工业、商业、教育、卫生、交通设施功能齐全,平湖墟跻身于宝安三大名墟之列便不足为奇了。

地名由来

平湖墟始建于明代嘉靖元年( 1522 年),已经有 490 多年的历史。

早期的平湖包括三个村——伍屋围村、大围村、松柏围村,巧的是,这三个村的形状都极像动物:伍屋围村的地形,非常像一只螃蟹,大围村极像一只蚌,而松柏围村像一只虾。村民们认为,螃蟹、蚌、虾都是水生动物,必须有湖泊才能成活,而当时这一带地区的地势较为平坦,一无江河,二无湖泊,水资源较为贫乏,出于对水的渴望,人们就将此地称为“平湖”。

松柏围村

根据《东莞县志》记载,平湖原名平溪,是东莞县管辖,与宝安县相邻的边缘地域。500多年前,伍兆凤迁居平溪立围,在此之前,平溪范围内并没有其他姓氏族人在此定居。

伍屋围始祖伍兆凤在500多年迁居平溪,古人素有建宗立祠之习,伍兆凤在今平湖新南**元村立下伍氏宗祠,目的是以供后世子嗣祭祀。立祠时,因宗祠门对联“祥开伍屋,胄衍平溪”中的溪字意头不合先祖意,后由湖取代了溪,从此打开了平湖的历史。

2016年是伍屋围立围520周年

根据《宝安县志》记载,平湖两字最早出现在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而平湖两字最早出现与伍屋围是在明朝弘治年间(1470-1505)的宗祠门对对联上。

也就是说伍屋围祠堂平湖两字早于史记,古代的平溪即今天的平湖,古代里指的平湖也就是伍屋围。

大围古村

平溪二字,从伍氏宗祠的设备和用具上沿用到解放初期,时至1968年,遭遇文化大革命彻底破坏,平溪二字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外人无从知晓。

姓氏溯源

众所周知,如今的平湖刘姓是最大也是最早的姓氏,但开创平湖的却是伍氏族人。

公元1503年,即明弘治16年夏秋,广东归善县(今深圳、东莞、惠阳)和南海等地天大旱,南粤大地发送饥荒,爆发了大规模的农**动。

明弘治年间(1470-1505),伍氏先祖伍兆凤从增城沙贝村(今增城新塘镇)向南迁居。根据民间史料推断,伍兆凤应是从军官位带家属迁居(散官在职从五品官),来到当时的东莞平溪,观察到当时平溪土地肥沃,河流溪涧纵横交错,荒无人烟,大量土地可耕种,便决定在平溪安居入籍,并取名为伍屋围(大围),**园为(小围),以意族人为花中心向外繁衍。

平湖伍氏宗祠

伍氏定居安定后,随即大量开垦土地耕种,前后种有东南、西北两大园区荔枝园,每园占地百余亩,约350亩,和大量可耕种的水田和旱地(今前进村、平湖村、河包围等地),**教场一个(今红朱岭村),育马场一个(今东莞塘厦长埔村)。

伍氏宗祠后山原名“屋头园”,种有东南和西北荔枝园各一园,占地约350亩,相传,伍氏族人经历150多年的4代单传,人丁单薄,包括东南荔枝园在内的所有土地(今平湖村、松柏围村、河包围村等)被后来定居者刘氏族人占据,**教场被刘氏族人占据,育马场被客家族人占据。伍氏族人仅能偏安一隅,守住当年西北荔枝园及西北土地。

平湖刘氏家庭

平湖刘氏自中原迁于江西赣南、福建汀州宁化一带,再沿赣粤两省边界的梅林关进入广东,先居南雄珠玑巷,再迁至东莞城,后迁至深圳丹竹头。宋朝时,刘达宗于平湖开基,距今已逾千年。明末新安县行政区划曾划分为3乡7都57图509村,平湖辖属第七都。刘敦义堂《刘氏族谱》确定的平湖刘氏通族之祖为刘本刚,生于元至正二十二年(1364年),卒于明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与原配黄氏、继室钟林黄钟魏郑氏七位妻子共生16子,其子孙始在平湖大围、松柏围、良安田、述昌围等村开基兴业,繁衍生息。

刘氏人才辈出,十九世纪的记载就称先后至少有5人考取了功名,成为举人或贡生。

平湖墟的发展

平湖墟始建于明朝嘉靖元年(1522年),清嘉庆道光年间,深圳地区有平湖墟、深圳墟、王母墟等36个墟,每个墟每3天一个墟日,邻近墟市墟日相互错开。随着平湖周边的观澜墟、丰和墟相继建立,平湖墟逐渐衰弱了。

平湖墟发展到民国时期,人口虽仅有三四千人,但因为一位乡绅的出现,墟镇基建及配套设施得到大大改观和提升,一座拥有医院、学校、工厂、街铺及火车站的新型墟镇诞生了,这在当时来讲,平湖墟已是相当现代化的小城镇了,是当时的深圳墟无法比拟的,更别说规模更小的布吉墟和横岗墟了。

1910年,**著名慈善家、实业家、教育家刘铸伯先生,回到家乡平湖,在平湖旧墟以北2里处独资兴建新平湖墟(即现在平湖“守珍街”)。在平湖旧墟里,三栋由刘铸伯捐资兴建的店铺,每栋也和这栋保存下的楼房一模一样,都是两层楼房,每层都是11间。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平湖墟规划相当先进,布局合理,店铺林立,道路宽敞,具有相当规模,遗憾的是,保存至今仅剩其中1栋,其余2栋已不复存在。

1911-1915年间,刘铸伯先后成立振兴公司、昌裕公司(刘铸伯后改为益民公司)、大新织造厂等,并招收附近青年乡民当工人。如今,在平湖旧墟可见到振兴公司、昌裕公司遗址。

1916年,刘铸伯分别在平湖墟建造“纪劬劳”学校和“念妇贤”医院,学校寓意纪念其母亲辛勤,医院则寓意纪念其妻子贤惠,为平湖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被人们誉称为“乐善乡贤”。为表彰刘铸伯热心公益的精神,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赠予其“乐善好施”的题匾,广东省督军陆荣廷、广东省省长朱庆澜、宝安县知事周德馨等也为之立碑褒表。所幸的是,纪劬劳学校和念妇贤医院被保留下来,如今成为了龙岗区文物保护单位。

1911年,广九铁路修建时,本来没有计划在平湖建一个车站,刘铸伯亲自到广州找有关部门,要求在平湖增设一个火车站。由于刘铸伯的影响力,后来便增设了平湖火车站。平湖火车站的设立,对平湖乃至附近几个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不难理解,在内地与**的交往史上,曾有“刘铸伯的面,霍英东的钱”说法。

得广九铁路之利,平湖一时成了惠东宝地区小商品的繁荣集散地,惠阳运来的木材和竹木制品,东莞产的农副产品,广州批发的百货和食品,**买回的洋烟、洋火、洋布、洋伞、洋面……摆满了各家商号店铺的货架。而平湖及周边地区出产的沙梨、柿子、蔗糖等,也被大生、昆记、公源等商号销往深圳、**、广州等地。每逢农历三、六、九的墟日,远至龙华、甘坑、樟坑径、李朗、横岗、雁田等地,近则平湖、木古、白坭坑、歧岭、力元吓、山厦等村,商人农夫纷至沓来,平湖墟内最旺的正大街(现平湖老街)人头攒动,交易十分活跃。雷公井的刘祯祥在守真街与昌平街交会处办起了一间机械化的粮食加工厂,结束了平湖人用人工磨谷、舂米的历史。

然而,商旅的熙攘与战火的侵扰却如影相随。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在战争年代,位于广九铁路沿线、连接深莞要冲的平湖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兵祸匪患频仍,日军的马蹄碾过了平湖墟的几条大街,伪警的铁丝网围住了益民公司碉楼,国民**军队的弹药库安在了鲤鱼岭(现铁路职工宿舍附近),东纵飞鹰队和刘坚武工队的机枪地雷几次在此发出响声,商贾繁华之地遭遇一重重烽火洗礼。

1938年10月12日,7 万多日寇在大亚湾登陆,华南沦陷。平湖是广九铁路线的重要站点,日军藤本末夫中佐的大队部和两个中队迅速占领了平湖火车站,平湖墟内的纪劬劳学校、念妇贤医院和益民公司成了日军营房,织布厂成了马房,商店被占作军用仓库,日军还在上大街开设了慰安所,铁蹄下的平湖墟一派萧杀。

民族危亡之时,平湖热血青年奋起抗日,刘宝英回乡组建**的地下情报站,刘华胜小小年纪就深入平湖墟敌伪人员中获取情报,刘连科成了活跃的交通员,刘曼之、刘坚加入了地下**并领导游击队。他们利用熟悉家乡情况的优势,为东纵破袭日寇广九运输线、滋扰藤本据点、歼灭伪警中队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当年担任东纵三中队短枪班班长的山厦籍青年冼麟,参加了1944年2月15日凤凰山全歼日军一个班和7月21日攻打驻平湖墟伪警中队的战斗,由他先行侦察获得的情报,对战斗胜利起了关键作用。

旧改前的平湖老街

而今的平湖墟就像一位历经岁月磨损、见惯忧患风霜的老人,褪去了外表的光华,却多了几分内在的淡定。

平湖火车站

在1899年3月28日,即新界界址划定后的第九天,英方便迫使清廷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与由怡和洋行和汇丰银行合组的中英公司签订《广九铁路草签合同》,计划修筑铁路121英里,以罗湖桥为界分为英、华两段,分别由两方**负责筹资修建。虽然清**怀着老大不情愿,被迫签订了合同,但华人有识之士认识到这是一次发展经济、造福于民的难得机遇。

民国时期的平湖火车站

广九铁路于1907年7月动工,1911年8月建成通车。铁路由早年以幼童身份留美毕业于耶鲁大学的著名华人建筑工程师詹天佑为顾问,石龙至罗湖段的测量、绘图与建筑由同是毕业于耶鲁大学且出生于深圳布吉的凌善芳负责。据悉,广九铁路和最初设计路线远离平湖,是刘铸伯力排众议,据理力争,使该铁路修改路线,在平湖设站,而平湖火车站,也是由他出资修建的。

刘铸伯此举在当时无疑存在极大风险。广龙铁路宝安段共设有五个车站——平湖、李朗、布吉、深圳墟、深圳。凌善芳在家乡建设布吉火车站几乎就出了问题。在布吉村准备建筑火车站的时候,凌善芳遭受了各种艰苦,甚至几乎被人暗算。当时那里的村民,是最迷信和最激动的,他们认为火车站的建造,会破坏整个乡村的风水。

1911年10月28日广九铁路全线通车,开办了广州往来**九龙的列车,全程7个小时,被老百姓戏称为“火龙船”。1925年,**参加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时,也路过过平湖火车站。后来抗日战争时期,东江纵队战士还与其合影。

东江纵队战士在平湖火车站留影

平湖火车站第一个转折在1984年,从那年开始,原来只是会让站的平湖站,有了两趟慢车。之后随着广深铁路的开通,平湖站开始办理快运客车、长途客车业务。车站如日中天的时候,共有20多趟列车经过。

80年代的广深铁路平湖山厦塘口段

2003年“非典”期间,**、市**在平湖站设立联合检查留验站,负责堵截乘坐火车进出特区的非典和疑似非典病人的任务。那时候停靠在平湖站的每一列火车都要消毒,平湖站成为深圳的“北大门”。

平湖站第二个转折点在2006年,随着广深铁路多次提速,停靠在平湖站的列车越来越少。终于在2006年,最后一对普快列车取消停靠,平湖站再也没有旅客列车停靠了。这个承载着深圳百年历史的平湖火车站,在2006年渐渐趋于沉寂。后来来深圳的人几乎都没有听过:在平湖,竟然还有一个满载历史的火车站。

2016年,平湖站终于迎来了第三个转折点,2016年9月26日,百年老站平湖火车站正式重启客运!这样一座拥有百年历史、沉寂了10年了火车站,终于迎来了新生!原来破破烂烂的平湖站,终于焕然一新,开始了一段新的征程。

平湖纸龙

平湖纸龙舞是平湖刘氏祖先千百年来,自中原南迁入粤世代相传的一项民间习俗,是一代代居民为驱邪灭妖、除难消灾,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而在春节期间表演的民间舞蹈。

平湖刘氏族人尊龙敬龙舞龙,听老人们说与公元前刘氏祖先“御龙氏”刘累有关,也与汉高祖刘邦有关。据平湖《刘氏族谱》记载:“上自源明公起,至夏累公十八世事孔甲为相,善能养龙,封御龙氏。”传说当时天降二龙,难以驾驭,只有刘累征服了二龙,被封为御龙氏。孔甲坐着刘累驾驭的龙车四处巡游,从此国内太平,风调雨顺,百姓称颂。到了秦末,通人性的瑞龙为报答刘氏而痛施苦肉计,不惜尸首分离,化作“白帝子”,被刘氏七十五世祖汉高祖刘邦在芒砀山中剑挥九段,从而激励**部队的士气,推翻了暴秦的统治。这就是刘氏平湖纸龙为何分为九节、一节一节相连的原由。此后,刘氏后裔便尊崇龙的图腾,喜欢聚族舞龙。

由于历史的原因,纸龙舞被视为“四旧”曾停止表演达42年,直到2008年才重新抢救整理出来,春节期间为平湖的居民献演。为了让传统的纸龙恢复原有的神采,刘旦华几次登门拜访,请到平湖唯一懂得扎纸龙、舞纸龙,当时年已93岁的老人刘寿发“出山”,一手一脚、一招一式地教,用了半年多时间才用纸和竹篾制作出栩栩如生的纸龙。同时,又召集年轻时舞过龙的老人们,回忆当年舞龙的动作姿势,将舞蹈慢慢复原集成。两年时间赢得了同遗忘的赛跑,两年之后刘寿发老人去世,要不是刘旦华的力主和平湖社区领导班子的重视,独具特色的平湖纸龙舞可能就此湮灭。

平湖刘氏纸龙舞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代,渭水流域中有一条鲤鱼经过千年的修行,又经过三次腾跃大禹治水时劈开的龙门,终于化成一条神采飞扬的金龙,这就是古代传说中“鱼化龙”的故事。但鱼化龙之后,仍然困在渭水不能远行。这时,玉皇大帝派来两名仙童化作金鲤,伴龙游戏,从中激励和引导它继续修行,从而使金龙得道进入龙宫,达到主宰大海世界,为天下百姓苍生造福的境界。表演一场纸龙舞需20多分钟,每个环节都有特定的含义。其中包括鱼跃龙门、金龙闹海、飞龙定海、游龙戏水、鲤戏神龙、龙游四海7个环节,每个环节的舞步及音乐的节奏都大不一样。如鱼跃龙门,俗称“开盘”,在舞蹈中表现为金龙在礼拜之后起舞时,先在禹门之外,首尾相环,不停转动。三次起伏之后,才开始上下翻飞,左右腾挪,但仍然无法跃过禹门。这时,两名仙童化作金鲤,伴龙游戏。舞蹈中,金龙、鲤鱼在禹门前追逐起舞,随后在金鲤的引导下跃过禹门,进入四条飘着祥云的殿柱——金碧辉煌的龙宫。

在**以农耕文明为主导的传统文化习俗中,龙被视为吉祥的化身,民间百姓一直把龙当作神、当作是负责下雨打雷的神物来敬。水是农业的命脉,而平湖无江无湖,历史上曾干旱缺水,老一辈有“平湖水,石龙油”之说。平湖刘氏族人代代敬龙舞龙,除了精神文化层面的因素外,也有期盼龙王兴云降雨、使农作物丰收这一自然环境的原因。在舞纸龙的仪程中,大年三十晚要到河边“请龙神”,正月十五晚要拜河焚化金龙“送龙神”,让神龙回归大海,来年再扎制新龙,也都表示神龙之气须水来聚之,寄寓新的一年蛟龙得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综合自家在深圳、深圳晚报、最爱平湖等

(想了解更多关于深圳的历史和往事可以关注我们的同名微信)

统招专升本 免费一对一报考指导、院校选择、专业规划,赠送全套专升本考试资料
专业老师为您指导统招专升本 帮您规划如何报名、选择院校、专业规划、保证100%拿证,现在预约即可获赠一整套专升本考试资料
请在浏览器中启用 JavaScript 来完成此表单。
填写您当前所在的省份

原创文章,作者:张无忌,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ingpinfang.com/9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