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浙江**分数线(2014浙江**分数线(一段二段三段))

前沿拓展:


2017年参加浙江**的章欧宁。 (农健/图)

章欧宁高中毕业5年了,即便到现在,他都没觉得**是一件让人提心吊胆的事。

他经历的是2017年的第一届新**。这项改革在2014年启动时,章欧宁刚刚考入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学。当时,浙江和上海率先出台**综合改革试点方案。

过去十年,新**被视作教育领域中影响最深远的改革之一。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形容为“自1977年恢复**以来国家在教育领域实施的最全面、最系统的顶层设计”。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取消文理分科、自主决定科目组合的新**改革正式启动。根据计划,到2025年,除新疆和**外,所有省份都将采取新**模式。

全程参与浙江新**改革的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原副院长边新灿曾表示,新**的设计就是为了根除“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文理偏科又缺失个性”三个老大难问题。浙江作为首批试点地区之一,在争议中艰难启动改革。

学生们如何看待这项改革?一份对浙江2017至2019级三届新**录取学生共31万份的调查问卷显示,他们对新**的总体满意度达到85%。而对章欧宁这个“吃螃蟹的人”来说,新**带给他的,除了从容的高中生活,也让他收获了不一样的求学生涯。

“田忌**”

一部分首届新**考生的高中生涯充满了博弈色彩。

刚开始,学生对此感受并不明显。章欧宁刚入校时,一切都是新鲜的,他沉浸在集邮的兴趣课里。他感叹“连学校影视赏析的兴趣课,也能和校友产生联系”——金庸和周迅,都毕业于这所学校。

老师则焦虑得多。后来成为章欧宁班主任的徐斌,早在2014年暑假就听到改革的风声,在他的印象中,高一18个班的学生入学后,学校先后组织了几次宣讲大会。“家长最关心的是,如何在新制度里尽可能拿到高分。”

与传统**不同,新**取消文理分科,除语数外三门必考科目之外,还需要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科目中“7选3”,外语和三门选考科目一年有两次考试机会,考试也将采取赋分制。**志愿填报时,也由先选学校再选专业变为“专业+学校”志愿填报。

这些赋予学生更多自**的举措,也同时意味着上课的形式将变为“走班制”。

“7选3”最多有35种组合,“走班”对绝大多数学校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衢州一中副校长任志强回忆,当时浙江的高中主要有四种走班模式:六门全走班,六门全固定,语数外固定、选考“2+1”模式,或语数外班级固定、选考科目全走班模式。衢州一中采取的是上述模式的升级版——固定+“2+1”模式,即在学生自由选择的基础上,能凑成一个班的先固定下来,凑不成一个班的,则采用“2+1”模式。

为了让学生对每一门课程都有充分了解,时任衢州一中教务处副主任孙建清记得,第一届新**学生高一的课程安排很紧张,“当时**门要求高一的课程不能超过8门,因此技术课程以讲座和选修的名义开展。”

章欧宁对走班的期待很高,他曾认为这是一种近似大学的生活方式。到高一结束之前,他需要决定到底选考哪几门科目。科目不仅与分数挂钩,还直接关系到今后能报考的学校和专业。当时的章欧宁受到叔叔的影响,立志从事金融工作。

事实上,一些基础薄弱的学校为了方便管理,并不愿意让学生自由选择。加上录取分数改为了依据排名的赋分制,某些生源质量较差的学校,会避开物理、化学这样难度较大的学科,鼓励学生选考曾是副科的技术,以获取较高分。

结合当时各大高校出台的专业要求以及此前几次考试成绩后,章欧宁最终选择了更稳妥的“政史地”。

生源质量较好的学校,学生更少考虑“博弈”。“前几届很多都是完全遵循自己的兴趣。”孙建清记得,高一分班后,不少人在传统的文理科之间跨选,“一个年级七百多人,走班的比例达到50%”。

但就连孙建清也承认,首届新**时,很多优质学校会采取“田忌**”的策略。刚开始,选考科目甚至可以在高二上学期就进行第一次考核。孙建清教物理,他曾鼓励学生可以试试考,“第一次考试难度可能不太大,其他学校第一次可能也没准备好”。

章欧宁在高二下学期考了历史和地理,赋分后分别为100和91,这意味着,此后一年,他可以不再复习历史了。至于要不要继续复习地理参加二次考试,直到今天,类似的难题仍然困扰着学生和老师们。

选择趋于理性

老师们也在不断适应。在传统模式下,教政治的徐斌只需要在高三之前教完新课程内容即可,现在则必须在高二上学期之前上完。理科老师一开始更难接受,较快的上课节奏,减少了学生反应和思考的时间,“减损了学科的趣味”。

学生们的感受则是,压力变小了,但选择增多了。

“两次考试,选分数更高的,不再是一考定终身了。”章欧宁很喜欢这个设计,他刚刚进入高中时,曾因为排名靠后而丧失信心,多一次考试机会让他有了充足的心理准备。他记得,即便是到了高三,同学们还会在课间相互娱乐调剂一下。

但选择增多也带来更多压力。当时,章欧宁决定再考一次地理,可惜第二次只考了79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否劝学生再考一次,是班主任徐斌必须应对的难题,“如果平时分很高的,第一次考得不理想,还是会劝他们再考一次”。

新**没有可参照的模板,浙江部分学校的做法一度引发争议。2016年,浙江省教育厅发文,针对限制学生选择权、挤压选修课程课时以及延长教学时间等做法进行了通报,并提出一系列具体的教学工作要求。

据孙建清观察,新**走过的8年,伴随着更多政策出台,学生和家长的选择也正趋于理性。

曾经在一段时间内,由于物理、历史难度高,渐渐出现避选这两门科目的情况,“对孩子今后在理工科深入探索限制很大”。2018年,新**改革研究课题组建议,在选考学科中,将物理、历史作为必选科目之一。随后,三批启动新**的省份就采用了这个选考要求。

到了2021年的**《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高校92个学科门类,其中65个学科门类要求必选物理,占比达到70.65%。

学校的走班设计也趋于成熟。现在,很多人会来参观衢州一中设计的走班制度。这是一套精细化的管理过程,能够固定的班级被分配到同一个楼层,需要走班的在另一个楼层。“需要走班的课,也统一安排在上午第三节课,尽量不互相影响。”孙建清说。

至于章欧宁,因为新**,他的命运发生了变化。徐斌2003年开始从教,在他的记忆中,政史地三门功课很少有超过240分,但经历了两次考试及赋分后,章欧宁三科总分高达291分,考入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章欧宁目前正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量化经济学专业读研。回忆起**经历,他觉得,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将目标拆解,并随时提前规划人生,“之前听别人说,高中生活十分难熬,但现在回忆起来,还是挺从容的”。

南方周末记者 苏有鹏

拓展知识:

前沿拓展:


2017年参加浙江**的章欧宁。 (农健/图)

章欧宁高中毕业5年了,即便到现在,他都没觉得**是一件让人提心吊胆的事。

他经历的是2017年的第一届新**。这项改革在2014年启动时,章欧宁刚刚考入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学。当时,浙江和上海率先出台**综合改革试点方案。

过去十年,新**被视作教育领域中影响最深远的改革之一。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形容为“自1977年恢复**以来国家在教育领域实施的最全面、最系统的顶层设计”。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取消文理分科、自主决定科目组合的新**改革正式启动。根据计划,到2025年,除新疆和**外,所有省份都将采取新**模式。

全程参与浙江新**改革的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原副院长边新灿曾表示,新**的设计就是为了根除“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文理偏科又缺失个性”三个老大难问题。浙江作为首批试点地区之一,在争议中艰难启动改革。

学生们如何看待这项改革?一份对浙江2017至2019级三届新**录取学生共31万份的调查问卷显示,他们对新**的总体满意度达到85%。而对章欧宁这个“吃螃蟹的人”来说,新**带给他的,除了从容的高中生活,也让他收获了不一样的求学生涯。

“田忌**”

一部分首届新**考生的高中生涯充满了博弈色彩。

刚开始,学生对此感受并不明显。章欧宁刚入校时,一切都是新鲜的,他沉浸在集邮的兴趣课里。他感叹“连学校影视赏析的兴趣课,也能和校友产生联系”——金庸和周迅,都毕业于这所学校。

老师则焦虑得多。后来成为章欧宁班主任的徐斌,早在2014年暑假就听到改革的风声,在他的印象中,高一18个班的学生入学后,学校先后组织了几次宣讲大会。“家长最关心的是,如何在新制度里尽可能拿到高分。”

与传统**不同,新**取消文理分科,除语数外三门必考科目之外,还需要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科目中“7选3”,外语和三门选考科目一年有两次考试机会,考试也将采取赋分制。**志愿填报时,也由先选学校再选专业变为“专业+学校”志愿填报。

这些赋予学生更多自**的举措,也同时意味着上课的形式将变为“走班制”。

“7选3”最多有35种组合,“走班”对绝大多数学校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衢州一中副校长任志强回忆,当时浙江的高中主要有四种走班模式:六门全走班,六门全固定,语数外固定、选考“2+1”模式,或语数外班级固定、选考科目全走班模式。衢州一中采取的是上述模式的升级版——固定+“2+1”模式,即在学生自由选择的基础上,能凑成一个班的先固定下来,凑不成一个班的,则采用“2+1”模式。

为了让学生对每一门课程都有充分了解,时任衢州一中教务处副主任孙建清记得,第一届新**学生高一的课程安排很紧张,“当时**门要求高一的课程不能超过8门,因此技术课程以讲座和选修的名义开展。”

章欧宁对走班的期待很高,他曾认为这是一种近似大学的生活方式。到高一结束之前,他需要决定到底选考哪几门科目。科目不仅与分数挂钩,还直接关系到今后能报考的学校和专业。当时的章欧宁受到叔叔的影响,立志从事金融工作。

事实上,一些基础薄弱的学校为了方便管理,并不愿意让学生自由选择。加上录取分数改为了依据排名的赋分制,某些生源质量较差的学校,会避开物理、化学这样难度较大的学科,鼓励学生选考曾是副科的技术,以获取较高分。

结合当时各大高校出台的专业要求以及此前几次考试成绩后,章欧宁最终选择了更稳妥的“政史地”。

生源质量较好的学校,学生更少考虑“博弈”。“前几届很多都是完全遵循自己的兴趣。”孙建清记得,高一分班后,不少人在传统的文理科之间跨选,“一个年级七百多人,走班的比例达到50%”。

但就连孙建清也承认,首届新**时,很多优质学校会采取“田忌**”的策略。刚开始,选考科目甚至可以在高二上学期就进行第一次考核。孙建清教物理,他曾鼓励学生可以试试考,“第一次考试难度可能不太大,其他学校第一次可能也没准备好”。

章欧宁在高二下学期考了历史和地理,赋分后分别为100和91,这意味着,此后一年,他可以不再复习历史了。至于要不要继续复习地理参加二次考试,直到今天,类似的难题仍然困扰着学生和老师们。

选择趋于理性

老师们也在不断适应。在传统模式下,教政治的徐斌只需要在高三之前教完新课程内容即可,现在则必须在高二上学期之前上完。理科老师一开始更难接受,较快的上课节奏,减少了学生反应和思考的时间,“减损了学科的趣味”。

学生们的感受则是,压力变小了,但选择增多了。

“两次考试,选分数更高的,不再是一考定终身了。”章欧宁很喜欢这个设计,他刚刚进入高中时,曾因为排名靠后而丧失信心,多一次考试机会让他有了充足的心理准备。他记得,即便是到了高三,同学们还会在课间相互娱乐调剂一下。

但选择增多也带来更多压力。当时,章欧宁决定再考一次地理,可惜第二次只考了79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否劝学生再考一次,是班主任徐斌必须应对的难题,“如果平时分很高的,第一次考得不理想,还是会劝他们再考一次”。

新**没有可参照的模板,浙江部分学校的做法一度引发争议。2016年,浙江省教育厅发文,针对限制学生选择权、挤压选修课程课时以及延长教学时间等做法进行了通报,并提出一系列具体的教学工作要求。

据孙建清观察,新**走过的8年,伴随着更多政策出台,学生和家长的选择也正趋于理性。

曾经在一段时间内,由于物理、历史难度高,渐渐出现避选这两门科目的情况,“对孩子今后在理工科深入探索限制很大”。2018年,新**改革研究课题组建议,在选考学科中,将物理、历史作为必选科目之一。随后,三批启动新**的省份就采用了这个选考要求。

到了2021年的**《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高校92个学科门类,其中65个学科门类要求必选物理,占比达到70.65%。

学校的走班设计也趋于成熟。现在,很多人会来参观衢州一中设计的走班制度。这是一套精细化的管理过程,能够固定的班级被分配到同一个楼层,需要走班的在另一个楼层。“需要走班的课,也统一安排在上午第三节课,尽量不互相影响。”孙建清说。

至于章欧宁,因为新**,他的命运发生了变化。徐斌2003年开始从教,在他的记忆中,政史地三门功课很少有超过240分,但经历了两次考试及赋分后,章欧宁三科总分高达291分,考入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章欧宁目前正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量化经济学专业读研。回忆起**经历,他觉得,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将目标拆解,并随时提前规划人生,“之前听别人说,高中生活十分难熬,但现在回忆起来,还是挺从容的”。

南方周末记者 苏有鹏

拓展知识:

统招专升本 免费一对一报考指导、院校选择、专业规划,赠送全套专升本考试资料
专业老师为您指导统招专升本 帮您规划如何报名、选择院校、专业规划、保证100%拿证,现在预约即可获赠一整套专升本考试资料
请在浏览器中启用 JavaScript 来完成此表单。
填写您当前所在的省份

原创文章,作者:编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ingpinfang.com/67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