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ysqli_query(): (HY000/1030): Got error 28 from storage engine in /www/wwwroot/www.mingpinfang.com/wp-includes/wp-db.php on line 2056

Warning: mysqli_query(): (HY000/1030): Got error 28 from storage engine in /www/wwwroot/www.mingpinfang.com/wp-includes/wp-db.php on line 2056
专升本励志名言警句(专升本成功的名人) | 九贤互联网

专升本励志名言警句(专升本成功的名人)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专升本励志名言警句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专升本成功的名人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天生残疾励志的故事社会上身残志坚的人不在少数,以下是我整理的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专升本励志名言警句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专升本成功的名人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天生残疾励志的故事

社会上身残志坚的人不在少数,以下是我整理的天生残疾励志的故事,欢迎参考阅读!

郑龙华,男,1959年5月生于浙江省临安市。幼年失去双手,1981年开始自学摄影,他先后在国内外举办过各种形式的摄影展览,并多次在各种影赛中获奖。郑龙华于2006年5月20日在家乡浙江省临安市启动“生命之光”——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100位残疾人精英的摄影活动。经两年多的时间,他先后独自走遍全国100多个县及港、澳、台地区,行程达6。3719万公里,采访了各行业100位残疾人精英,拍摄图片4。5万余幅,整理文字素材52万字,撰写采访手记19。86万字。2007年5月,郑龙华被评为杭州市劳动模范。

由他拍摄的100位成功残疾人士的照片《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百位残疾人成功人士》,展示了没有健全的手或脚、甚至身体不能直立的残障人士的成功故事。

49岁的郑龙华说:“我选择展示他们阳光的一面,而不去关注他们肢体的残缺。尽管拍摄残缺更有视觉冲击力,但我希望这些作品能带给人们希望和鼓舞。”为了这组照片,他花了近3年时间。

他用镜头记录了一个个成功的残障人士:虽失去右手但创立了“谭木匠”木梳传奇的谭传华、虽由于幼时疾病腿部行动不便但创立“江民软件”的反**软件专家王江民、虽由于先天佝偻身高不足1米却坐着轮椅宣传环保的甘肃省清水县秦亭镇店子村袁建明……郑龙华要展示残疾人的“健全”生活。“我希望这些作品是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大家照到自己:这些伤残人士在这种情况下做事都能成功,每个人都更应该用心做事。”

如郑龙华所努力的,照片鼓励了很多参观者。北京第四聋人学校18岁的葛斌用手语说:“来看展览之前,我感觉非常迷茫。但看到这些照片,我很感动。我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拼搏努力。”他指着一个肢残运动员的照片说,“我能够感受到她很努力!”

北京第四聋人学校19岁的刘建超用手语说:“我来自四川,汶川大地震后,那里很多人和我们一样,不幸成为残疾人,他们更需要用这些故事来进行励志教育,勇敢地面对生活。”

从1岁落入火炕失去双手后,郑龙华对于生活的磨砺便不再陌生。他用双腕夹笔写字、两次考上大学却被拒收、找工作碰壁……困顿中,同学寄给他台旧相机,22岁的他开始用双腕**作这台“精密仪器”,走街串巷为村民拍照,两年后在上海第一次获奖。

“摄影让我第一次有了自信。以前我很内向、封闭自己,因为我清楚自己跟别人不一样。”……、郑龙华说,“当别的摄影师,拍拍我的肩膀说,‘老郑,拍的不错啊’,我才觉得我和他们一样,在艺术上也能创造出好作品。”

残疾人的生活体验与他人不同,郑龙华觉得最大的不同是“困难多于顺利,每做一件事都要付出很多”,“残疾人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励”,在他看来,对残疾人最致命的打击是“失去信心”。

郑龙华曾在浙江省临安市残联工作,这段经历让他更熟悉残疾人的感受:“残疾人比较敏感,有时,你的一个眼神、一个不屑的动作,在常人看来没什么,但对于残疾人可能就不一样,他们可能会多想。这也可以理解。”

在他看来,社会对残疾人的保障近年来提高得很快,包括教育就业等,但“仍滞后于社会发展”。此次残奥会对志愿者培训中有一条原则广为传播:帮助残疾人时,要先征得对方的允许。“他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去做。比如残疾人有时更需要自食其力地工作,而不是等救助。”

杨佩,女,汉族,1990年生,肢体残疾,陕西省平利县人。9岁时遭高压电击,虽然失去双臂,但始终乐观向上,不向命运屈服。如今小杨佩跟随母亲远赴北京打工,心中一直有个愿望,待有了一笔钱后,要继续学习深造,然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杨佩特别喜爱唱歌、跳舞,希望将来能拥有一个自己的残疾人艺术团。

家住在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兴隆镇蒙溪街村的杨佩,身上有很多不安分因子。村里的变压器放在村**,孩子们来来往往总喜欢拉着高压线线杆的斜拉线玩,9岁那年,一天吃过午饭上学去的杨佩走到变压器前时,习惯地用手拉了拉斜拉线,但杨佩没有想到这次斜拉线已经松开并碰上了高压线。

命运在一瞬间改变了杨佩的生活轨迹。截肢对于还没开启自己绚丽人生的杨佩来说,意味着学业的废弃和生活的无着。

从那以后,家里更困难了,父母只好另作安排:父亲带着弟弟留在家里,而母亲带着杨佩选择了外出打工挣钱。没了手,连自己的生活都很难自理,更不用说打工**了。小杨佩自己慢慢练以脚代手,练就了一双灵活的双脚。但现实又实在是太残酷,没有一家单位肯接纳无手的杨佩,无奈之下,杨佩选择了乞讨的生活。

杨佩很清楚残疾人要自立,必须先要自强、自信。自强就得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如果没有专长,就不能找到工作,即使有了工作,迟早也会被淘汰。杨佩想根据自身的条件,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专业,然后努力学习、钻研,使自己在社会上有所作为。杨佩现在的乞讨是在聚资,杨佩的梦想是攒够了钱,去完成自己的学业,使自己有文化有知识,做一个残而不废的人。杨佩最喜欢做的事是跳舞,杨佩的梦想是做一个艺术家,一个无臂的舞蹈家。

杨佩从未失去对生活的梦想并坚信能从逆境中熬过来。杨佩是平凡的,平凡得就如路边的一棵小草,默默无闻;杨佩又是不凡的,能够在逆境中追求精神上的升华,哪怕乞讨,也是为了飞翔

3、黄宇——赢得美好生活的“玻璃娃娃”

黄宇,男,汉族,1967年生,肢体残疾,****,上海市徐汇区人,现上海“小雨亭”刻字工艺品商社经理,系上海市肢残人协会副主席。他先天性成骨不全,导致下肢严重残疾,没有进过一天校门,参加远程大学教育,取得了英语自考多项单科结业证书。1991年创办“小雨亭”刻字社,从100元的启动资金滚动发展,现已成为年营业额60余万元的中型服务企业;解决了15名残疾人和下岗工人就业,曾被评为上海市肢残人百强明星和自强模范。

在繁华的大上海长乐路,有一家刻字工艺品商社名叫小雨亭。创办这家小雨亭的主人叫黄宇,先天性成骨不全,连打喷嚏或在床上翻身都可能骨折,严重的话,甚至可能导致**亡。他的生命就像玻璃一样脆弱,成了“玻璃娃娃”。黄宇十三四岁时,30多年来他至少骨折过40多次,导致全身畸形,其痛苦令人难以忍受!

黄宇母亲是着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王梦云,六十年代曾在《智取威虎山》中扮演李勇奇母亲。儿子将永远是个残疾人,杨佩内心的酸痛只有自己体味。为了给儿子治病,杨佩带着小宇跑遍了北京、上海所有的大小医院,但专家都说目前还没有治愈的希望。由于肌肉萎缩,也无法整形,儿子两条腿和肢体的’其他部分渐渐地都弯曲变形了。残疾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小宇不能和其他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学习,非常痛苦,但他也认识到痛苦伤心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坦然地去面对残疾,勇敢地去抗争,生活才能美好。

知识丰富了他的精神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黄宇开始要学一门技术以谋生,终于在一家刻图章的小店当起了学徒。虽然工资只有36元钱,却拥有了第一份工作,日复一**风雨无阻地上班,因为这是他融入社会自食其力的开始。一干就是5年,功夫不负有心人,黄宇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为他的创业奠定了基础。他说:“机会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任何摆在你面前的机会都不要错过。”1991年,他萌发了自己创业的念头,得到父母和朋友的支持,创办了“小雨亭”刻字工艺品商社。开业至今,经过17年的发展,现在拥有两家门市部、一间工作室,面积加起来也有200多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30余万元,一年的营额将近70万,公司共有12名员工,一半是残疾人。对于这点,黄宇有他自己的想法:“生意场上各种各样的企业家很多,如果单单跟别人比每月能赚多少钱,我远远比不过别人,但是能够帮助身边的残疾朋友,真正做一件对社会有益的事,对我这样的残疾人来说,比**有着更大的意义。”黄宇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先后担任上海市肢残人协会副主席、市残联青年委员会主任,2002年被评为上海市自强模范,2003年被评为徐汇“十佳青年”。2004年春,黄宇与一位温柔贤惠、楚楚可人的上海市坐式排球运动员共结连理,迎来了美好的生活。

李智华,女,汉族,1984年生,肢体残疾,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人,西安欧亚学院艺术设计系本科在读。一场大火失去了双臂,她没上过高中,通过顽强学习,考上了大专又专升本,现备考2008年书法系的硕士研究生。2005年4月初,国家**、**残联、团**、全国妇联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全国青少年向身残志坚的李智华学习。

1984年2月14日,李智华出生在内蒙古扎鲁特旗伊和背乡赵家堡村的一户农家。爸爸是一个老实憨厚的农民,患有精神病的妈妈硬是由人按着才生下了她,她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1984年5月23日,父亲李国林外出寻找疯癫的妻子,出生没几个月的李智华一觉醒来将煤油灯碰倒,瞬间炕席、被子相继燃烧起来……无情的大火改变了她的一生。经过抢救,李智华保住了生命,却永远失去了双手。

家庭贫寒的李智华,又偏偏失去了双手。对于她个人而言,是顺从命运的安排还是与命运抗争,她选择了后者,她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奋斗做到和常人一样。哥哥姐姐上学去,李智华总是悄悄地跟在后面,校园里的欢声笑语,让她感到一切是那么新奇。她渐渐地学会了用脚趾夹着铅笔写字,刚开始时铅笔头怎么也夹不紧,她就用绳子把铅笔和脚趾捆在一起,绳子松了,就使劲勒。为了能写好一个简单的“0”,她竟整整练了1天,脚被磨得又红又肿。内蒙古的冬天特别冷,由于不能穿袜子,智华的双脚长满了冻疮,但她却从不哼一声。1990年9月,赵家堡村小学开始招收一年级新生,李智华却因为残疾进不了教室,她便拿几块砖头垫在脚下,悄悄地站在窗外听课;没有课本,她牢牢记住黑板上的每一个字。有一次老师提了一个问题,班里的孩子们没有一个能回答上来,这时,却从窗外传来李智华清脆而准确的回答声。在老师的帮助下,李智华终于走进了课堂。

1998年夏天,小智华如愿以偿考取了旗重点中学——鲁北一中,也就是在这时,妈**病情却加重了,于是小智华产生了一个想法:牺牲学业,照顾妈妈。鲁北一中的领导知道她的情况后,决定收她为函授生,每周派老师为小华授课。从此,她一边做家务照顾妈妈,一边坚持学习。2003年6月7日,她走进了普通**的考场。8月15日,接到了西安欧亚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她终于用一双小脚叩开了高等学府的大门。

许许多多的单位和个人都在关爱着她的学习生活。对于社会给予自己的资助,李智华也努力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回报社会。2000年9月,她和姐姐在包头市学习,姐妹俩每天的生活费只有3元钱。当得知同学申怀宝面临失学时,她们每月向申家寄20元钱;2003年非典**爆发,哥哥给李智华邮寄来300元卖牛粪的钱,可李智华却把这笔钱给同学们购买成防护用品;2004年,她被**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评为“十佳学习之星”,同年,她又在陕西省大学生书法大赛中一举夺冠;2005年4月初,国家**、**残联、团**、全国妇联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全国的青少年向身残志坚的李智华学习。

2006年7月,大专毕业的李智华被一家单位聘用,单位发给她1000元的月工资。在得知13岁少女马依曼患白血病时,李智华将自己首月工资,全部打入医院账户,作为马依曼的治疗费用。多年来,李智华还一直给农民工子女做书画辅导。《**的翅膀》这部电影真实地反映了李智华奋斗的经历,李智华没有双手,如同没了翅膀,但她勇敢地面对人生,靠驾驭一双脚,照样在生活中飞翔。

海宁“爷爷考生”第六次参加**,背后有着怎样的励志故事

1、海宁考生爷爷名叫邹伟敏,今年81岁高龄。从63岁的时候就开始参加**,从而家喻户晓。

2、从2003年至今,18年当中他一共参加过六次**,每次也都有不同的学校录取,但是他总觉得不够理想,想学到更多知识。

3、第一次**后他被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录取成为进修生,后来又继续提升,2008年成为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的国际货运专业的大专生,又在2012年的时候顺利的专升本成为环境工程的本科生。在学校期间,邹爷爷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认真学习每一门功课,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取得班级第一名,还曾拿到了国家励志奖学金。爷爷说在学习期间,虽然难度大,压力大,但是她一直将学习视为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完成一段学习生涯后又默默的给自己定下了下一阶段的目标。

4、邹爷爷因为年纪尚高,再加上身体条件有限,思维能力不如年轻人,学习速度也必然会比年轻人慢很多。虽然他也曾在多次复考中屡屡落第,但是他并不在乎这些,只是一心的继续努力学习,继续考试,也最终成为了浙江省第一届感动校园人物。

5、在邹爷爷的小小的住房里,到处都堆满了学习的书,邹爷爷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并不好,但是一提到学习他就来了兴趣,还时不时的,说出几句英文,让人可以想象出这种学习劲头,如果放在现在年轻学生身上,想必没有人会考不上好的大学的吧。

6、爷爷在年轻时候是考过大学的,当时考上的是杭州师范学院的物理系专业,但是因为经济困难等各种原因导致辍学。在后来的几十年里,工作之余邹爷爷就一心想着如何圆自己上大学的梦想,也终于在他63岁的时候再一次的参加了**,那时候是**不限制年龄政策后的第二年。

7、至于今年为什么又来参加**,是因为他想再考一个医学的学位,在采访中邹爷爷向记者说道:想考医学一方面是因为感兴趣,另一方面也是一种需求,也想不断的增加知识,不过这次对对自己的要求不要,最好能考到550分。

8、邹爷爷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因为患有双腿静脉曲张还做过两次手术。可能也是这个原因,才让他决定今年要去考取医学专科。

9、面对邹爷爷的执拗劲,很多人对此表示疑问和劝导。但他认为考试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一张文凭,只是为了学习,每当解开一道难题时,就会给她自己带来无限的愉悦感。学习的目的有很多,多数人学习是为了将来学以致用,而有些人学习还为了能够提高内在的学识和挑战自我。

10、结束语:“活到老,学到老”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求知精神,明白的人很多,可真正实施的却没几个。“考生爷爷”正是拥有这样精神的人,除此之外还有他坚持不懈的恒心,不服老,不认输这些都是十分值得外人学习,不仅是社会人的榜样更是万千学子们的榜样。他能教会社会上的人们不轻易向年龄低头,也能教会万千学子们要珍惜当下的学习机会。

11、拥有好学精神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前提条件,如果人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不再去学习新的知识,追求高的境界,整个人类社会也不会发展的很好甚至会停滞不前和倒退,个人的人生价值也不能很好的体现。

专升本要读几年本科

专升本,一般要读两年本科,一些医学类专业要读三年本科。对于“专升本”的一些问题给大家一些介绍和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专升本有两种类型。第一类是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统招专升本)。第二类是成人继续教育专升本,有四种途径:自考专升本;成人**专升本;网络教育专升本;开放大学专升本。

用统招的形式选拔优秀专科毕业生进入本科学习的教育政策,是**对普通专升本、普高专升本、应届专升本等的统称,该政策架起了专、本学历的桥梁,为广大专科学生提供了进一步学习和取得本科学位的机会。

已经获得大学文凭或正在就读大专的学生可以通过自考获得学士学位证书。考试结果通过后,主考学院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联合颁发大学文凭,国家承认学历。

包含脱产、业余和函授三种类型,考试难度比较低,每年录取率很高,相对来说入学门槛比较低。每年有一次报考机会,大概在8月中旬,实行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模式。

开展网络教育的高校一般都是211名校,每年春秋两次招生,报名后需要参加入学考试,考试通过后在网上远程学习两年半的网课,毕业时间为每年的6月和12月份。

也就是常被人们俗称的电大专升本,是由广播电视大学和工作站组成的远程教育系统,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类似,宽进严出(免试入学),在8年内完成全部学业即可。

在**就业环境,普遍重视学历,没有本科学历,连一个面试机会都没有,在很多公司,即使是同一份工作,定岗薪资也是按照学历来的,本科要比专科多一些。

本科和专科之间最大的差距就是学习氛围,大家通过图书馆就可以察觉到。而且,课堂氛围也会不一样。

专科能报的岗位,只有乡镇不限。专科生考研,报考条件是需要工作满2年;考公务员,好职位基本都轮不上专科,并且职位也较少。如果是本科,考试会更有选择权。

普通专升本备考还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现在报考人数越来越多,竞争也在变大,如果时间花得太少复习不到位,那么考上的几率也会变小。如果考上了,进入本科院校又需要花上2年时间才能毕业,才能拿到本科毕业证和学位证。

考试以前,可能会报辅导班,买各种参考资料。录取后的学费和生活费等,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一般来说,本科的教学要求相对于专科,要求会更严格,学习强度也会更大。如果在专科时,习惯了懒懒散散地学习,忽然一下换了环境,需要加大强度地学习还要坚持2年。对于不想读书的一些同学来说,也很折磨。

虽然一个本科学历是受益一生的事情,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适合升本。如果你觉得升本对自己没有太大帮助,是可以选择就业的,如果有下三种情况,建议选择升本。

专升本是从专科学历提升到本科学历的一个过程,也是一种提升自己的硬性途径,对于没有学历提升需求的同学可以不用专升本。因为专升本不光要付出时间,更要付出一定的精力,这也就是为什么统招专升本的含金量高的原因,因为它值得,但是对于那些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足够时间和学历需求的同学,可以不考虑进行专升本。

如果在学习上没有足够的用功的话,即使是参加了考试,也不会实现学历提升,机会只会给有准备的人,毕竟这是选拔性的考试。在学习上没有准备的人,盲目的跟风去专升本只会浪费自己的时间,也不会有自己想要的结果。所以专升本不适用于那些不学无术的人和对待学习态度敷衍的人。

有上进心的人,对待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是有一定要求的,对自己的现状是不满足的,需要通过学历的提升来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如果你是想改变现状的,想积极向上的,想实现理想抱负的,就一定要升本。

通过观察,有些朋友通过提升学历,获得了更好的工作岗位和工资待遇,可见,专升本考试,可以给一些朋友带来许多的好处。个人认为,“条条大路通罗马”,做成一件事的方法不止一种,人生的路也不止一条等着我们发现。“专升本”是一条好路,但不是唯一的一条路,只要我们用心,总会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关于专升本励志名言警句和专升本成功的名人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专升本励志名言警句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专升本成功的名人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天生残疾励志的故事

社会上身残志坚的人不在少数,以下是我整理的天生残疾励志的故事,欢迎参考阅读!

郑龙华,男,1959年5月生于浙江省临安市。幼年失去双手,1981年开始自学摄影,他先后在国内外举办过各种形式的摄影展览,并多次在各种影赛中获奖。郑龙华于2006年5月20日在家乡浙江省临安市启动“生命之光”——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100位残疾人精英的摄影活动。经两年多的时间,他先后独自走遍全国100多个县及港、澳、台地区,行程达6。3719万公里,采访了各行业100位残疾人精英,拍摄图片4。5万余幅,整理文字素材52万字,撰写采访手记19。86万字。2007年5月,郑龙华被评为杭州市劳动模范。

由他拍摄的100位成功残疾人士的照片《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百位残疾人成功人士》,展示了没有健全的手或脚、甚至身体不能直立的残障人士的成功故事。

49岁的郑龙华说:“我选择展示他们阳光的一面,而不去关注他们肢体的残缺。尽管拍摄残缺更有视觉冲击力,但我希望这些作品能带给人们希望和鼓舞。”为了这组照片,他花了近3年时间。

他用镜头记录了一个个成功的残障人士:虽失去右手但创立了“谭木匠”木梳传奇的谭传华、虽由于幼时疾病腿部行动不便但创立“江民软件”的反**软件专家王江民、虽由于先天佝偻身高不足1米却坐着轮椅宣传环保的甘肃省清水县秦亭镇店子村袁建明……郑龙华要展示残疾人的“健全”生活。“我希望这些作品是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大家照到自己:这些伤残人士在这种情况下做事都能成功,每个人都更应该用心做事。”

如郑龙华所努力的,照片鼓励了很多参观者。北京第四聋人学校18岁的葛斌用手语说:“来看展览之前,我感觉非常迷茫。但看到这些照片,我很感动。我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拼搏努力。”他指着一个肢残运动员的照片说,“我能够感受到她很努力!”

北京第四聋人学校19岁的刘建超用手语说:“我来自四川,汶川大地震后,那里很多人和我们一样,不幸成为残疾人,他们更需要用这些故事来进行励志教育,勇敢地面对生活。”

从1岁落入火炕失去双手后,郑龙华对于生活的磨砺便不再陌生。他用双腕夹笔写字、两次考上大学却被拒收、找工作碰壁……困顿中,同学寄给他台旧相机,22岁的他开始用双腕**作这台“精密仪器”,走街串巷为村民拍照,两年后在上海第一次获奖。

“摄影让我第一次有了自信。以前我很内向、封闭自己,因为我清楚自己跟别人不一样。”……、郑龙华说,“当别的摄影师,拍拍我的肩膀说,‘老郑,拍的不错啊’,我才觉得我和他们一样,在艺术上也能创造出好作品。”

残疾人的生活体验与他人不同,郑龙华觉得最大的不同是“困难多于顺利,每做一件事都要付出很多”,“残疾人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励”,在他看来,对残疾人最致命的打击是“失去信心”。

郑龙华曾在浙江省临安市残联工作,这段经历让他更熟悉残疾人的感受:“残疾人比较敏感,有时,你的一个眼神、一个不屑的动作,在常人看来没什么,但对于残疾人可能就不一样,他们可能会多想。这也可以理解。”

在他看来,社会对残疾人的保障近年来提高得很快,包括教育就业等,但“仍滞后于社会发展”。此次残奥会对志愿者培训中有一条原则广为传播:帮助残疾人时,要先征得对方的允许。“他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去做。比如残疾人有时更需要自食其力地工作,而不是等救助。”

杨佩,女,汉族,1990年生,肢体残疾,陕西省平利县人。9岁时遭高压电击,虽然失去双臂,但始终乐观向上,不向命运屈服。如今小杨佩跟随母亲远赴北京打工,心中一直有个愿望,待有了一笔钱后,要继续学习深造,然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杨佩特别喜爱唱歌、跳舞,希望将来能拥有一个自己的残疾人艺术团。

家住在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兴隆镇蒙溪街村的杨佩,身上有很多不安分因子。村里的变压器放在村**,孩子们来来往往总喜欢拉着高压线线杆的斜拉线玩,9岁那年,一天吃过午饭上学去的杨佩走到变压器前时,习惯地用手拉了拉斜拉线,但杨佩没有想到这次斜拉线已经松开并碰上了高压线。

命运在一瞬间改变了杨佩的生活轨迹。截肢对于还没开启自己绚丽人生的杨佩来说,意味着学业的废弃和生活的无着。

从那以后,家里更困难了,父母只好另作安排:父亲带着弟弟留在家里,而母亲带着杨佩选择了外出打工挣钱。没了手,连自己的生活都很难自理,更不用说打工**了。小杨佩自己慢慢练以脚代手,练就了一双灵活的双脚。但现实又实在是太残酷,没有一家单位肯接纳无手的杨佩,无奈之下,杨佩选择了乞讨的生活。

杨佩很清楚残疾人要自立,必须先要自强、自信。自强就得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如果没有专长,就不能找到工作,即使有了工作,迟早也会被淘汰。杨佩想根据自身的条件,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专业,然后努力学习、钻研,使自己在社会上有所作为。杨佩现在的乞讨是在聚资,杨佩的梦想是攒够了钱,去完成自己的学业,使自己有文化有知识,做一个残而不废的人。杨佩最喜欢做的事是跳舞,杨佩的梦想是做一个艺术家,一个无臂的舞蹈家。

杨佩从未失去对生活的梦想并坚信能从逆境中熬过来。杨佩是平凡的,平凡得就如路边的一棵小草,默默无闻;杨佩又是不凡的,能够在逆境中追求精神上的升华,哪怕乞讨,也是为了飞翔

3、黄宇——赢得美好生活的“玻璃娃娃”

黄宇,男,汉族,1967年生,肢体残疾,****,上海市徐汇区人,现上海“小雨亭”刻字工艺品商社经理,系上海市肢残人协会副主席。他先天性成骨不全,导致下肢严重残疾,没有进过一天校门,参加远程大学教育,取得了英语自考多项单科结业证书。1991年创办“小雨亭”刻字社,从100元的启动资金滚动发展,现已成为年营业额60余万元的中型服务企业;解决了15名残疾人和下岗工人就业,曾被评为上海市肢残人百强明星和自强模范。

在繁华的大上海长乐路,有一家刻字工艺品商社名叫小雨亭。创办这家小雨亭的主人叫黄宇,先天性成骨不全,连打喷嚏或在床上翻身都可能骨折,严重的话,甚至可能导致**亡。他的生命就像玻璃一样脆弱,成了“玻璃娃娃”。黄宇十三四岁时,30多年来他至少骨折过40多次,导致全身畸形,其痛苦令人难以忍受!

黄宇母亲是着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王梦云,六十年代曾在《智取威虎山》中扮演李勇奇母亲。儿子将永远是个残疾人,杨佩内心的酸痛只有自己体味。为了给儿子治病,杨佩带着小宇跑遍了北京、上海所有的大小医院,但专家都说目前还没有治愈的希望。由于肌肉萎缩,也无法整形,儿子两条腿和肢体的’其他部分渐渐地都弯曲变形了。残疾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小宇不能和其他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学习,非常痛苦,但他也认识到痛苦伤心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坦然地去面对残疾,勇敢地去抗争,生活才能美好。

知识丰富了他的精神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黄宇开始要学一门技术以谋生,终于在一家刻图章的小店当起了学徒。虽然工资只有36元钱,却拥有了第一份工作,日复一**风雨无阻地上班,因为这是他融入社会自食其力的开始。一干就是5年,功夫不负有心人,黄宇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为他的创业奠定了基础。他说:“机会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任何摆在你面前的机会都不要错过。”1991年,他萌发了自己创业的念头,得到父母和朋友的支持,创办了“小雨亭”刻字工艺品商社。开业至今,经过17年的发展,现在拥有两家门市部、一间工作室,面积加起来也有200多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30余万元,一年的营额将近70万,公司共有12名员工,一半是残疾人。对于这点,黄宇有他自己的想法:“生意场上各种各样的企业家很多,如果单单跟别人比每月能赚多少钱,我远远比不过别人,但是能够帮助身边的残疾朋友,真正做一件对社会有益的事,对我这样的残疾人来说,比**有着更大的意义。”黄宇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先后担任上海市肢残人协会副主席、市残联青年委员会主任,2002年被评为上海市自强模范,2003年被评为徐汇“十佳青年”。2004年春,黄宇与一位温柔贤惠、楚楚可人的上海市坐式排球运动员共结连理,迎来了美好的生活。

李智华,女,汉族,1984年生,肢体残疾,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人,西安欧亚学院艺术设计系本科在读。一场大火失去了双臂,她没上过高中,通过顽强学习,考上了大专又专升本,现备考2008年书法系的硕士研究生。2005年4月初,国家**、**残联、团**、全国妇联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全国青少年向身残志坚的李智华学习。

1984年2月14日,李智华出生在内蒙古扎鲁特旗伊和背乡赵家堡村的一户农家。爸爸是一个老实憨厚的农民,患有精神病的妈妈硬是由人按着才生下了她,她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1984年5月23日,父亲李国林外出寻找疯癫的妻子,出生没几个月的李智华一觉醒来将煤油灯碰倒,瞬间炕席、被子相继燃烧起来……无情的大火改变了她的一生。经过抢救,李智华保住了生命,却永远失去了双手。

家庭贫寒的李智华,又偏偏失去了双手。对于她个人而言,是顺从命运的安排还是与命运抗争,她选择了后者,她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奋斗做到和常人一样。哥哥姐姐上学去,李智华总是悄悄地跟在后面,校园里的欢声笑语,让她感到一切是那么新奇。她渐渐地学会了用脚趾夹着铅笔写字,刚开始时铅笔头怎么也夹不紧,她就用绳子把铅笔和脚趾捆在一起,绳子松了,就使劲勒。为了能写好一个简单的“0”,她竟整整练了1天,脚被磨得又红又肿。内蒙古的冬天特别冷,由于不能穿袜子,智华的双脚长满了冻疮,但她却从不哼一声。1990年9月,赵家堡村小学开始招收一年级新生,李智华却因为残疾进不了教室,她便拿几块砖头垫在脚下,悄悄地站在窗外听课;没有课本,她牢牢记住黑板上的每一个字。有一次老师提了一个问题,班里的孩子们没有一个能回答上来,这时,却从窗外传来李智华清脆而准确的回答声。在老师的帮助下,李智华终于走进了课堂。

1998年夏天,小智华如愿以偿考取了旗重点中学——鲁北一中,也就是在这时,妈**病情却加重了,于是小智华产生了一个想法:牺牲学业,照顾妈妈。鲁北一中的领导知道她的情况后,决定收她为函授生,每周派老师为小华授课。从此,她一边做家务照顾妈妈,一边坚持学习。2003年6月7日,她走进了普通**的考场。8月15日,接到了西安欧亚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她终于用一双小脚叩开了高等学府的大门。

许许多多的单位和个人都在关爱着她的学习生活。对于社会给予自己的资助,李智华也努力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回报社会。2000年9月,她和姐姐在包头市学习,姐妹俩每天的生活费只有3元钱。当得知同学申怀宝面临失学时,她们每月向申家寄20元钱;2003年非典**爆发,哥哥给李智华邮寄来300元卖牛粪的钱,可李智华却把这笔钱给同学们购买成防护用品;2004年,她被**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评为“十佳学习之星”,同年,她又在陕西省大学生书法大赛中一举夺冠;2005年4月初,国家**、**残联、团**、全国妇联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全国的青少年向身残志坚的李智华学习。

2006年7月,大专毕业的李智华被一家单位聘用,单位发给她1000元的月工资。在得知13岁少女马依曼患白血病时,李智华将自己首月工资,全部打入医院账户,作为马依曼的治疗费用。多年来,李智华还一直给农民工子女做书画辅导。《**的翅膀》这部电影真实地反映了李智华奋斗的经历,李智华没有双手,如同没了翅膀,但她勇敢地面对人生,靠驾驭一双脚,照样在生活中飞翔。

海宁“爷爷考生”第六次参加**,背后有着怎样的励志故事

1、海宁考生爷爷名叫邹伟敏,今年81岁高龄。从63岁的时候就开始参加**,从而家喻户晓。

2、从2003年至今,18年当中他一共参加过六次**,每次也都有不同的学校录取,但是他总觉得不够理想,想学到更多知识。

3、第一次**后他被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录取成为进修生,后来又继续提升,2008年成为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的国际货运专业的大专生,又在2012年的时候顺利的专升本成为环境工程的本科生。在学校期间,邹爷爷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认真学习每一门功课,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取得班级第一名,还曾拿到了国家励志奖学金。爷爷说在学习期间,虽然难度大,压力大,但是她一直将学习视为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完成一段学习生涯后又默默的给自己定下了下一阶段的目标。

4、邹爷爷因为年纪尚高,再加上身体条件有限,思维能力不如年轻人,学习速度也必然会比年轻人慢很多。虽然他也曾在多次复考中屡屡落第,但是他并不在乎这些,只是一心的继续努力学习,继续考试,也最终成为了浙江省第一届感动校园人物。

5、在邹爷爷的小小的住房里,到处都堆满了学习的书,邹爷爷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并不好,但是一提到学习他就来了兴趣,还时不时的,说出几句英文,让人可以想象出这种学习劲头,如果放在现在年轻学生身上,想必没有人会考不上好的大学的吧。

6、爷爷在年轻时候是考过大学的,当时考上的是杭州师范学院的物理系专业,但是因为经济困难等各种原因导致辍学。在后来的几十年里,工作之余邹爷爷就一心想着如何圆自己上大学的梦想,也终于在他63岁的时候再一次的参加了**,那时候是**不限制年龄政策后的第二年。

7、至于今年为什么又来参加**,是因为他想再考一个医学的学位,在采访中邹爷爷向记者说道:想考医学一方面是因为感兴趣,另一方面也是一种需求,也想不断的增加知识,不过这次对对自己的要求不要,最好能考到550分。

8、邹爷爷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因为患有双腿静脉曲张还做过两次手术。可能也是这个原因,才让他决定今年要去考取医学专科。

9、面对邹爷爷的执拗劲,很多人对此表示疑问和劝导。但他认为考试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一张文凭,只是为了学习,每当解开一道难题时,就会给她自己带来无限的愉悦感。学习的目的有很多,多数人学习是为了将来学以致用,而有些人学习还为了能够提高内在的学识和挑战自我。

10、结束语:“活到老,学到老”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求知精神,明白的人很多,可真正实施的却没几个。“考生爷爷”正是拥有这样精神的人,除此之外还有他坚持不懈的恒心,不服老,不认输这些都是十分值得外人学习,不仅是社会人的榜样更是万千学子们的榜样。他能教会社会上的人们不轻易向年龄低头,也能教会万千学子们要珍惜当下的学习机会。

11、拥有好学精神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前提条件,如果人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不再去学习新的知识,追求高的境界,整个人类社会也不会发展的很好甚至会停滞不前和倒退,个人的人生价值也不能很好的体现。

专升本要读几年本科

专升本,一般要读两年本科,一些医学类专业要读三年本科。对于“专升本”的一些问题给大家一些介绍和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专升本有两种类型。第一类是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统招专升本)。第二类是成人继续教育专升本,有四种途径:自考专升本;成人**专升本;网络教育专升本;开放大学专升本。

用统招的形式选拔优秀专科毕业生进入本科学习的教育政策,是**对普通专升本、普高专升本、应届专升本等的统称,该政策架起了专、本学历的桥梁,为广大专科学生提供了进一步学习和取得本科学位的机会。

已经获得大学文凭或正在就读大专的学生可以通过自考获得学士学位证书。考试结果通过后,主考学院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联合颁发大学文凭,国家承认学历。

包含脱产、业余和函授三种类型,考试难度比较低,每年录取率很高,相对来说入学门槛比较低。每年有一次报考机会,大概在8月中旬,实行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模式。

开展网络教育的高校一般都是211名校,每年春秋两次招生,报名后需要参加入学考试,考试通过后在网上远程学习两年半的网课,毕业时间为每年的6月和12月份。

也就是常被人们俗称的电大专升本,是由广播电视大学和工作站组成的远程教育系统,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类似,宽进严出(免试入学),在8年内完成全部学业即可。

在**就业环境,普遍重视学历,没有本科学历,连一个面试机会都没有,在很多公司,即使是同一份工作,定岗薪资也是按照学历来的,本科要比专科多一些。

本科和专科之间最大的差距就是学习氛围,大家通过图书馆就可以察觉到。而且,课堂氛围也会不一样。

专科能报的岗位,只有乡镇不限。专科生考研,报考条件是需要工作满2年;考公务员,好职位基本都轮不上专科,并且职位也较少。如果是本科,考试会更有选择权。

普通专升本备考还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现在报考人数越来越多,竞争也在变大,如果时间花得太少复习不到位,那么考上的几率也会变小。如果考上了,进入本科院校又需要花上2年时间才能毕业,才能拿到本科毕业证和学位证。

考试以前,可能会报辅导班,买各种参考资料。录取后的学费和生活费等,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一般来说,本科的教学要求相对于专科,要求会更严格,学习强度也会更大。如果在专科时,习惯了懒懒散散地学习,忽然一下换了环境,需要加大强度地学习还要坚持2年。对于不想读书的一些同学来说,也很折磨。

虽然一个本科学历是受益一生的事情,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适合升本。如果你觉得升本对自己没有太大帮助,是可以选择就业的,如果有下三种情况,建议选择升本。

专升本是从专科学历提升到本科学历的一个过程,也是一种提升自己的硬性途径,对于没有学历提升需求的同学可以不用专升本。因为专升本不光要付出时间,更要付出一定的精力,这也就是为什么统招专升本的含金量高的原因,因为它值得,但是对于那些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足够时间和学历需求的同学,可以不考虑进行专升本。

如果在学习上没有足够的用功的话,即使是参加了考试,也不会实现学历提升,机会只会给有准备的人,毕竟这是选拔性的考试。在学习上没有准备的人,盲目的跟风去专升本只会浪费自己的时间,也不会有自己想要的结果。所以专升本不适用于那些不学无术的人和对待学习态度敷衍的人。

有上进心的人,对待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是有一定要求的,对自己的现状是不满足的,需要通过学历的提升来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如果你是想改变现状的,想积极向上的,想实现理想抱负的,就一定要升本。

通过观察,有些朋友通过提升学历,获得了更好的工作岗位和工资待遇,可见,专升本考试,可以给一些朋友带来许多的好处。个人认为,“条条大路通罗马”,做成一件事的方法不止一种,人生的路也不止一条等着我们发现。“专升本”是一条好路,但不是唯一的一条路,只要我们用心,总会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关于专升本励志名言警句和专升本成功的名人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统招专升本 免费一对一报考指导、院校选择、专业规划,赠送全套专升本考试资料
专业老师为您指导统招专升本 帮您规划如何报名、选择院校、专业规划、保证100%拿证,现在预约即可获赠一整套专升本考试资料
请在浏览器中启用 JavaScript 来完成此表单。
填写您当前所在的省份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ingpinfang.com/191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