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初中提升学历怎么样()

巢湖初中提升学历怎么样()杨正方,上海市人,高级讲师,1964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分配至呼和浩特市内蒙古粮食学校任教,1969年调无为工作,先后在开城中学、无为一中、无为师范任教,直至2000年退休。曾任安徽省第七、八、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无为县第十二届人大副主任(兼职)。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2年被评为安徽省劳动模范。1979年秋至1982年夏曾教授我79级2班语基和教育学。上文为杨正方老为母校安徽省无为师范七十华诞所写的祝词写作背景:时值母校安徽省无为师范七十华诞之际,忙碌无暇的七九级(2)班的同学们至今尚无同学回应母校的通知文告。于是,相对有空的我随将昔日本人之学

巢湖初中提升学历怎么样()

杨正方,上海市人,高级讲师,1964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分配至呼和浩特市内蒙古粮食学校任教,1969年调无为工作,先后在开城中学、无为一中、无为师范任教,直至2000年退休。曾任安徽省第七、八、九届**代表大会代表,无为县第十二届人大副主任(**)。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2年被评为安徽省劳动模范。1979年秋至1982年夏曾教授我79级2班语基和教育学。

上文为杨正方老为母校安徽省无为师范七十华诞所写的祝词

写作背景:

时值母校安徽省无为师范七十华诞之际,忙碌无暇的七九级(2)班的同学们至今尚无同学回应母校的通知文告。于是,相对有空的我随将昔日本人之学习经历,加上近两日了解到的数位同学奋进求学之艰辛经历,略加以整理汇集成此篇。借此拙作代表全班同学、同志、同仁向母校献礼向昔日诸恩师致敬!

1.毕业那会儿

1982年7月,中师毕业的我们一个个被分配到了大有作为的农村初中或小学,只有为数极少的同学被分配到了乡下的高中。安徽省无为师范我们毕业的那一届三个班中(其中79级(1)班是高中毕业录取进入中师学习的),唯有79级3班的郭传辉同学,一人被直接分配到了位于泥汊的大江高级中学。那个时期乡村高中和县城高中没有什么区别和差异。乡村的高中学校照样有人能够上清华或北大或其他。1979年**季,安徽省无为六洲中学这所穷乡僻壤的高中就有郭传凡和陈士平被清华和北师大录取。其根本的原因,除了师资力量外,基础好的学生一个也没有被提拔进入县城的高中学校里也是重要的原因。

上左:刘万策、凤尔银、汪华、刘居荣、陶后华;下左:徐太玉、汪勇、班主任左玉龙老师、郭家顺、方金保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怀揣**梦,期盼能继续学习深造的中师毕业生们,不少人摩拳擦掌蠢蠢欲动。可是,面对的挑战甚多,令现在的人们难以想象。第一是教学任务之繁重,难以挤出宝贵的时间用来备考复习。一周近二十节课是普遍现象,1986至1987连续两年我在乡下初中,一人教授五个班的化学课程,每周20节课。我清楚地记得,在一个周日时间,我还义务为村级戴帽初中——江坝南垅学校的学生集中做化学试验。对此我终身难忘,因为那天我家里有事。但我为了不耽误早已约好的实验任务,我从江心洲的家中按时赶回学校并高质量地完成。当时,南垅学校的校长陈永宏,副校长兼主任丁祖平有点不放心,疑惑地问当年的旭光初中教导主任汪玉祥“他会不会不能如期而至?”汪玉祥主任自信地说“他一定不会迟到的!”

那时除了站堂上课任务重,还有备课、作业批改、家访,琐事一大堆。当年无手机,一个单位只有主要领导人家里一部电话。有时候,想与家长交流沟通全靠腿。进入九十年代后,条件渐好,代步工具换成了自行车。

三四十元一个月的工资,购一辆二三百元的名牌自行车,确实让我们有些尴尬和憋屈,即便不吃不喝也要半年余。所以能够拥有一辆仿“**”(上海)、“凤凰”(上海)或“飞鸽”(天津)这些名牌的自行车,则是为师者的我们买车的唯一选择。所以为师者的我们大部都是骑行着“大桥”(南京)、“王冠”(武汉)和本省的“美奇”(合肥)中的某一型。新车到手,也足足让人们兴奋好几日。爱起哄的同事还常常以此为借口,鸣炮庆贺凑合在一块小酌几杯。但凡雨天骑行后,便要用托关系弄来的变压器油或擦枪油反复地擦拭擦拭。像对待女友般地百般地呵护。尤如现在的人们对待自己的爱车一般的珍惜,适时地保养和护理。

“脚蹬皮鞋,手戴机械表,推着自行车”,则是那个时代最为高大上的生活形态。若能购得一块一百二十五元的上海表,则更是让人羡慕不已。

其二,因师资短缺,很多学科无法开齐,学校难得要到一个万金油般的师范生,如获至宝,哪能随随便便就放行?

其三,我们这些中师生当年在校学习期间,根本就没有接受过外语学习。中等师范学校不开设,初中学校更是没有。要说认识几个字母,那也是从数学几何课上从数学老师那里学习所得。为圆**梦,师范三年或四年(79级高中毕业生入学的中师生为二年制),不少人都跟着收音机,学习过《英语900句》和河南广播电台的初中英语课程广播讲座。尽管有时因天气因素声音时大时小,模糊不清,但同学们仍顽强地坚持不懈。许国璋、汪国真英语语法是当年我辈中师生床头常摆的书籍。待我等即将毕业时,陈琳英语电视讲座才时兴,后广播也加入了普及英语教学的行列。根据同学们的强烈要求,学校唯一的电视机在傍晚时刻从学校会议室搬到了办公室外的走廊上。手捧饭碗和书的同学黑压压一片,立于电视机前。跟着学习的人群中有同学也有刚大学毕业的老师们。无可奈何铃声响了,人们极不情愿地各自向自己的教室奔去。那时当年人们跟着电视学习英语的真实场景,离现在应该也有四十一、二年了吧,我的几句简单英语会话也就是那时跟着电视和收音机所学。我还记得曾跟着郭家顺同学跑到县委宣传部的初中同学王共球那儿看了几次陈琳电视英语讲座的情形。我也清楚地记得,住在我上铺的赵建国同学为参加**作准备,另寻捷径跟着收音机学习日语的情景。他曾说“反正日语英语都是零基础”。他的人生路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有志者事竟成”。如今,他成了我省法学界的知名专家和名教授,颇有造诣。

按照当时的国家政策,工作两年后,可以对口报考师范类高校。然而,真正能够通过一道道审批关者甚少。一旦荣幸获批并通过**者更是凤毛麟角。

最近碰见家乡的一位同行,他讲到一位初中和中师比我低一届的老乡校友。在费了九牛二虎功夫之后报名参加了**并过线,可去教育局办手续时遇到了当头一梆“不放行”。万般无奈,焦头烂额的他在别人的提醒下,想到了他师范的语文老师。此时,恩师已调任县**任办公室主任。在恩师的帮助下,他才顺利进入了高等学府,圆了大学梦。历尽艰辛的中师生,但凡进入大学深造后,一定非常珍惜这得来不易“难于上青天”的学习时光。因此他们会继续学习,保持着原有的原始动力和惯性,直至心中目标。因此,但凡能够进入高校学习的中师生们,之后均能成为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就不足为奇了。他们中的很多同志成了这个时代的标杆和一代中师生们的典范。前述的这位中师老乡校友最终通过努力现已达到了省部级。一路走来,人们只看成功人士光鲜闪耀的一面,哪知其一路的坎坷和艰辛,尤其是一代中师人。

然而,现实却让大部分中师生止步于校长办公室,并从内心许下终身从教,**逃离的志愿。结果也确实是默默耕耘于基层的教学一线,甘当孺子牛一生。所以,这一代师范生用稚嫩的肩膀,活脱脱地撑扛起上个世纪**十年代,**基础教育的一片天地。大部分人都成了学陶师陶以身示范的模范,是上个世纪**十年代**农村基础教育的中流砥柱。

2.两度函授学习

在国力有限,人才匮乏的改革开放之初,落榜的知青及中师毕业生们,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梦想着给自己“充电”,试图改变自己知识贫乏的现状。但只能选择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的“两全其美”的成考教育考试这一途径。那时国家为其准备了五个学习的式样,即夜大、自考、广播、电视和函授这“五大”成考在职教育的平台。人们纷纷根据实际情况,量体裁衣般地酌情选择最有利于自己或最为经济的学习方式。起初,虽然专业门类窄且少。然,也初步缓解了供需,满足了人们的愿望。当年,它确实能让不少渴望知识的为人父为人母的年轻人,和我辈中师毕业生的学历得到进一步提高,学力获得进一步的提升和加强。

相对而言,我在留下来的终身从教于基层的同学中,尚算幸运儿。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1982年初,我就和几位中师同学报考参加合肥教育学院成考函授大专班,并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录取。于次年注册成为合肥教育学院的一名正式函授学员。这也要真诚感谢牛埠洪巷初中那时的校领导汪校长和许树青主任了。是他们给予倪圣枝、程彪和我三人报考进修的资格。是年,周复海同学在土桥初中如愿报考。反观当年的旭光初中,则无一人报考,其原因自不便说。这一期全县终被合肥教院录取为函授学员文科语文专业和理科数学专业各130人左右。

这也是特定时期,无为决策者为提高无为县初、高中教师素质的又一正确决断。当时图书资料费、住宿、差旅费全报销。伙食补助各单位具体执行时稍有差异。据我后来了解,当时函授学习期间每日伙食补助0.5元/天;脱产进修者伙食补助稍高一点。我清楚地记得,当年担任数学辅导员及接待服务工作的老师是一位数学教研员,只负责一学期,后去了南方。接替他工作的是进修于省教院数学系的陈丽萍老师,那年她刚进入无为县教育局;再后来是毕业于无为师范的多才多艺者何道华同志接手做此项工作。

刚参加工作那会,坐船从黑沙洲家里回单位江坝初中(旭光初中)票价0.15元;进城学习坐车从江坝到无为,票价0.25元;从无为县城坐车到省城合肥的票价是3.10元。起初在合肥学习时,购饭票尚需粮票。于是凡出门时间稍长一些的,备些粮票那是一定要做的工作。因而,至今我手中还遗留了一张50斤的合肥粮票,不过它已经成了古董和文物。

由于学科特点,面授为辅的函授学习方式,对于理科数学学员来讲,想过考试关,困难重重。三年半后,即1986年12月底,被折磨得焦头烂额,体无完肤的数学专业学员,毕业者锐减折半;而语文专业几乎是百分之百通过,现实就是这般的残酷。

1983年合肥学院函授学员手册封面

现如今,我还能回忆出当时自学《高等数学》、《数学分析》、《统计与概率》中n维线性相关,一、二、三等多重积分和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分布函数、数学期望与方差等学习中遇到问题无处问,无人可求的尴尬和无奈。身处乡村学校,只能靠自己研学。其间偶尔还要为自己年长的民师好学者解决一阶、二阶“求导”和“微分方程求解”的提问。真是矮子当中选将军,亦师亦生的函授学员们就是这样蹒跚学步般地艰难前行。因为他们的心中,始终有一盏明亮的灯,始终地在照耀着他们的前行路。他们深信“未来一定是美好的”,面包会有的,房子也是会有的。

每每寒暑假,忙完自己本职后,全县众学员便汇聚于省城合肥,参加面授学习与检测。过了将近一年半的功夫,经学员们共同要求之后,教学任务便移至无为的面授点来进行。位于绣溪河边的县教育局会议室、城内多家中小学学校的教室都曾留下过我们函授学员学习拼搏的身影。无为芝城旅社和无为饭店也曾是我们学习和住宿的场地,至今我尚有无为饭店的菜饭票若干。“面授”,“面授”,机会实在珍贵。可是数本书的内容要在短短的十几天或二十几日内在黑板上书写完,众学员消化不良是常态。那时,个别授课老师也毫不隐晦地将我等函授生比作“有形无肉十分干瘪的营养不良者”,暗喻我们这些学员专业知识不扎实,尚等加强提高。遇专业测评及学科结束考试,我等也只能勉强通过。当然也有例外优秀者,比如数学专业学员张定奇、夏翀魁就是学习数学的高手。而我和另外的一位当年外县就读无为师范的C同学,因《数学分析》补考,有缘相见于合肥教育学院的考场。这让我俩既沮丧却又十分的喜悦。当年函授专业考试考风严谨,不少语文专业的考生也曾前往过合肥参加补测,让我们这些学习数学的同学大跌**。因为语文考试能发挥,想考60分以下那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这大概是当年我们这些学习数学的学员的普遍共识。当然,这样的判断也是荒谬武断的。因为如果时间花的不够,不够努力学习,语文学科测评也会照样没法通过。

时间已过近四十载,加之我搬家数次,家中所有书籍资料全处理,因此为我们讲课的老师姓名已无法记全。只记得《高等数学》是当年从巢湖师专请来的谢老师,好像原籍无为石涧人。还有一位朱敏老师,听巢湖师专毕业生讲,他是巢湖师专当年数学系系主任。原巢湖师专的时任校长季涛,也曾为我辈函授学员传道授业解惑。私下知情者学员,大夸其家庭子女教育的成功秘诀。

《数学分析》一二册是一位来自合肥教育学院的年轻美女,后两册改为中年女性,文文静静,不急不躁,按预定计划丝毫不差地为我们耐心地分析、解答并按期完工。

时间一晃三年又半,坚持下来的,只剩下了半数。其中那期我班数学专业有张定奇、赵**、程英玉(肥东);中文专业有刘万策,方金保,伍向农,汪勇、郑颂等五位师范同班同学均顺利通过。另有一人坚持下来让我着实地感动,他就是原白茆五洲初中的汪家俊。该同志每次去无为面授,从家里挑着老婆生产的农产品去集市上销售后,然后才投入紧张的函授学习。时为民师的他,肩负着养儿育女和敬老,又承担着教学培养学生之职责。时已年近三十,岁数大,面对着思维反应不及年轻人的现实与困难,依然咬牙坚持,终获毕业,也终获身份的民转公的变化。这一期学员中,昔日的老师与学生同堂听课,母女同学现象真实存在。白茆区的几所初中,那一期就有民师报考者汪家俊、周益民、何邦新、陈修龙、钱理富五位分别源自五洲、黑沙洲、新沟、六洲和红旗这五所初中学校,数学班班长即是年纪最大,时已快四十的陈修龙和钱理富。之后不久,因国家出台政策,但凡上过高校函授获毕业的所有学员,承认其所获的学历。因钱理富老师曾上过安徽师范大学的数学函授班,中途欣喜地退岀。

经历了数学专科学习之艰辛的我,暗自下定了决心:决不再升造求学重受这般辛苦。

然时光飞逝,十几年间,大专、本科生已屡见不鲜,身边的专科生已达到了中师生的占比,偶有本科毕业者阴差阳错地被分配到了农村的学校里。

时间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家提出了小学专科,中学本科的目标口号。我深感原先的想法“不再深造”已经不合时宜,更加不现实。不变是相对的,变化前进则是永恒的。于是,1993年初,启动了报名参加全国成考本科考试的程序。那年正好与原六洲中学的刘承春老师一同来到巢湖市巢湖路上的一所小学参加成考本科入学考试。他报考的是安徽师范大学的数学函授专业。本人这次选择的则为安徽省教育学院的教育管理。

十年后的1993年6月至1996年6月这三年,又**了1983年7月至1986年12月间亦师亦生的生活。此次,学习任务不知是兴趣所致,还是专业课性质使然,相比数学学习顺随不少,压力也小了许多。

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法学、教学论、德育原理、普通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外国教育史、**教育史、学校管理学、教育行政学、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学、教育经济学、教育调查、毕业论文、管理心理学等诸多学科。芜湖老乡李继秀老师的《教学论》教学让我记忆深刻,其亲和的形象仍留在我的脑海。由于这次学习,工作已有十年,工作中的很多问题,都想借着这次学习获得解决。因此,这一阶段的学习目标明确,收效也十分的显著。

教育史朱镜人老师,高大身材,足有一米**,亲切温和、儒雅,学者风范。作为访问学者的他,交流于英国。所以其教学中,时常渗透一些中外教育的对比,也不时地用英文口述出相关专业术语,迅及又用英汉双语快速地将其工整板书于黑板之上,还不时地借用PowerPoint将一些珍贵图片与文字融合。他的课让我等求学的函授学员大开了眼界。当听到说**的中小学老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用于教学时,我等学员听后瞠目结舌。如今这些,对于我们来说已不足为奇了。

安徽省教育学院96届教管系毕业留影

教我们的老师都是那么的认真负责,饱读诗书。谙熟专业的他们,像是对待小学生般的关心体贴着我们这些来自全省各地的求学者。如班主任吴秋芬,芜湖老乡李继秀便是其中的两个杰出代表。

这些老师在省城,当年个个是有名的专家学者。如教心理学的美女李群老师,经常受邀上省电视台,作为嘉宾为家长讲授**前的考生心理如何舒压减排。而教育学老师,常受邀去基层学校为老师们讲授新课标新教材中的理论和思想。

这次函授学习,从老师的讲授中获得诸多**传统文化、教育史实及国外教育思想及心理学常识:从儒释道各家各派讲起,让我初识各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内涵。如汉代董仲舒独尊儒术,到王阳明的心学,天地人合一;程朱理学中,存天理,灭人欲。理是事物的规律、道德上的基本原则;理是事物的根据,是“第一性”的;再到梁漱溟、陶行知等倡导的平民教育,教学做合一。知行合一中,知是行的主导,行是知的体现;知是行的开端,行是知的完成。老子道论中,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和根本;道是一,道生万物,道是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无为而无不为。庄子的乐逍遥,道无始无终,无边无际、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从柏拉图的理想图,到杜威的以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理论为基础,对人、教材和教法等进行研究。从大学瀚林到书院。教育家思想家一个个,教学形态和理论思想千姿百态。同时,也让我了解到华生的行为学派,到弗洛伊德的人的生长阶段的各种自然现象和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首映效应、蝴蝶效应和人的最近发展理论等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和管理工作。

此事暂叙至此,下面谈一下我们面授时的生活片段。

难忘夏日夜,酷热难耐。学生宿舍无电扇,八人一个房间,实在难以里面呆。男男女女大都曾是中师生的学员们,只好逃到篮球场。一人一小块,铺上床席,就地躺下。可是后背上,好似着火一般,只好又换个睡姿,侧身而卧。可是时间不久,又实在受不了,只好坐起来。穷则思变,有人开始变聪明起来,先在**场洒水降温,不一会儿水就被蒸发,再铺上席子,但还是让人无法入眠。不能睡,也得睡,因为第二天还有繁重的学习任务。于是,只能闭着双眼,让困顿至极后的我们昏昏然地睡去。这一幕,大凡参加安徽省教育学院函授学习的各专业的所有学员印象深刻,终身难忘。

也是这次学习让我最早接触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人是需要终身学习的。

事实果真如此。2000年后,笔者又三度参加短期培训学习,以及这之后的不计其数的职培和网上、网下各种形态的业务学习。时间比较长一点的有:经组织安排的2001年9月,参加巢湖市第七批校长培训班学习,再次聆听了时为巢湖市教育局人事科科长的费世雄恩师的学校管理课程。那时,他已从无为师范学校调到巢湖市教育局工作多年,让我十分意外但又惊喜不已;2002年3月参加安徽省初中数学骨干教师研修学习,时为淮北煤师院数学系主任的侯为波教授等诸多老师认真敬业精神给我留下美好了美好的回忆。我国的新一轮新课标新课程改革也就是从那时开始;2003年4月参加安徽省首届初中骨干校长高研班学习,再次与安徽省教院教管系的众老师们二度见面重逢,再度聆听他们的教诲,扩大了眼界,拓展了视野。其间,有幸耳闻目睹省教育厅厅长陈贤忠为我等学员作省情报告。

其间,在一次省厅领导的报告课上,互动时我曾反应过乡镇财政包干的弊端。拖欠当年白茆镇教师工资四项外三项达十三个月之久的实情。欠款至今尚未兑现,现已成为过去时。这在安徽当年系全省第一,绝无第二。也就是在哪时,我所在的学校,就有无为师范、和县幼师毕业的黄世平、王华妇夫,薛之平、叶捍林等同事义无反顾地“孔雀东南飞”,高就于上海、浙江、江苏等地。而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诸多中师生若凤似凰“寻方觅法”择良枝而栖息。若鲲鹏展翅高飞远行。历届优秀中师生们转行从政或其他者不计其数,仅就与我同届老乡我所知者就有卢先平、张天民、王荣权、郭登宏、周复海、何继满、程彪……

自1982年8月由牛埠区洪巷**公社洪巷初中调入旭光初中任教到2005年8月调离这二十三年里。其间,从这所学校调出改行从政或其他行业者甚多。如今能记得名字的就有王俊、赵家林、倪修林、郭登宏、王荣权、司家富、刘国舟、倪悍平、周福海、吴晓明、李合满、王加骥、胡奎等同志。

我的那次学习最后一项为考察“安徽省教育航母”之称的168中学,上海格致中学及江苏的洋思中学等三所名校。特别是洋思中学初中部数学课堂改革中的“月月清,周周清,日日清”的“三清”理念和实践,对后来我在本校开展教改的尝试起到借鉴示范之功效并小有成就。此次考察学习虽路途辛劳,然收获颇丰,感受多多。

这期初中校长高研班,巢湖市仅我一人,与我最近的距离学校,当时只有芜湖市的曹葆华校长与我同住教院宾馆同一个房间,一室三人。另一位是将军县的金寨县一中的张亮校长。记得芜湖市那期还有一位美女校长封先宏。这期培训班的合影中,因印有姓名,故能完全呈现。

他们分别是第一排:赵明新,岳粹春,田进英,封先宏,汪慧珍,汪敏,朱镜人,李继秀,吴秋芬,徐延凤,谈儒强(加粗线的姓名者为老师和学院工作人员);

第二排:曹葆华,张正光,欧阳春,薛广祥,王绍正,徐太玉,张亮,魏贤斌,李群华,张望成,胡传铁;

第三排:郑家模,李仲生,程先敏,焦宗祥,周名武,朱六鹏,张清俊,叶昌芹,陈永明,兰传权,孟庆儒。

经历了诸多教学的积累和社会实践,特别是进修培训之交流的启发,感悟收获颇丰。于是教育教学的心得、体会随即生成。教育尝试、改革实验随即也相继进行。所撰拙作也隔三差五地见著于报刊杂志。起先是在为安徽师范大学的《中学数学报》写些解题性的文稿,并针对每年的安徽省中考数学试卷或试题作些评析。最早的一篇教学小编综合来说是1996.10发于《中学数学》(湖北)的《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的教学浅说》,此文年被收录于****大学复印期刊内。随后三十余篇文稿刊载于全国近十家期刊,所涉范围有教育教学、教育与管理、教育评价和社会问题探究等诸方面。

3.类似的求学路

同时代的黉门学子大都经历着平淡而曲折的学历获取经历,其间的艰辛和困惑也十分相似。如安徽无为襄安中学的好几位同学,徐国虎、陶后华、郁长青、丁仍祥和季学贵等都是通过曲折前行,艰难奋斗获本科。例如,现为学校领导人的学贵兄,其学习经历就很能说明中师生的苦、难的奋进历程。

1985年9月至87年6月,在合肥教育学院历史教育专科脱产进修。当年,学费交了1400元,县教育局在他们多次交涉下才给予支付了一半700元。按国家政策应全额支付,但无为财力向来拮据;1993年9月至1996年7月在安徽教育学院历史教育专业本科函授学习。

我想,前文所述及的夏日夜,男女学员睡**场的情景,他应该会清晰地记得。

又如陶后华同学,86年9月参加安徽教育学院数学本科学习,后来于2003年9月又转入芜湖教育学院计算机函授学习并毕业;徐国虎同学于1986年8月至1989年6月,合肥教育学院中文函授学习并毕业;1988年9月至1990年6月芜湖教育学院英语脱产进修学习并毕业。

这是一位Blair同学给我的微信回访记录:“我师范毕业后分配到母校得胜初中教书,因学校没有老师教英语,就安排我教英语,虽感到为难,但只好接受任务,此后边教边学习,真是应了一句俗语‘现烧现卖’。后于85年9月至87年7在原巢湖师专脱产进修英语的,进修毕业后由原来工作的得胜初级中学调到襄安中学教英语至今,并于1993年9月至1996年7月参加安师大英语本科的函授学习,取得英语专业本科学历。”

无为师范79级2班部分学子今日之风采

“服从分配,听从召唤,奋力拼搏”,这是我们那代人的庄言承诺和志向。

一个班级五十人,后来也不乏从事高等教育者。

如现工作于安徽师范大学的博士、教授,原子分子物理和光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和中坚的凤尔银;铜陵学院法政系主任,院学位、学术委员会委员,法学院**总支**、院长,公司法研究所主任,华东师大大学期间曾跳级毕业的安徽省法学界知名专家教授赵建国;曾就职于部队院校,多次立功获奖的秦冬生同志。因其职业的特殊性,我们只能获取有限的信息。另外多才多艺,勤思善书,已发表30多万字各类建言良策类文稿,多篇见著于《半月谈》、《光明日报》、《**改革报》等多家有影响的国家级媒体的蔡长庚(庐江籍)同学;还有就职于上至国务院、国税总局,下至乡镇各级****、各级科研院所各部门公务人员,我一个班级中就有何长江、周晓辉、郑民刚、陈桂林、王玉法、伍向农、李先扣、刘宏斌、刘居荣(含山籍)等;还有维护社会安定保一方平安的**干警黄兆学,陈宏祥两位大将。如今虽都负责一方,然遇险碰难仍身先士卒。但占大半数中师学人仍留在了基层的教育教学一线,多数人都曾或仍在当着“小队长”,主持着一个学校的运行或服务保障。其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地为**为民默默奉献。

同学刘万策,刚毕业那阵一步一个脚印地从普通教师走到了城郊福路初中校长的位置,后进入县城无为中学,挑起了语文教学的大梁,成为县域名师骨干。随着时代的发展,又因无为中学初中部和高中部分离,后又进入到无为第三中学,如今仍老骥伏枥志存高远,默默耕耘在教学一线,不输后生。

张定奇同学为改变多所学校的落后面貌,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带头苦干。先檀树初中后调至凤河初中,来来往往,折腾了好多次,深受多所学校师生们的拥戴。

细细想来,王华、倪竹林、陈修典、赵**、方金保、范先平、郑颂、任玉民,丁仍祥、丁传海、吴彦、王守春、李继云、汪勇、汪立新、季日中、李映华(庐江籍)、程英玉(肥东籍)、蔡传宝(肥东籍)、蔡传贵(肥东籍)、翟笃安、汪翔华、曹俊(肥东籍)、沈昌龙、安柏如、郭家顺等哪一位不都挑过学校的重担或扛过大梁。其间,不乏名师专家多多。如担当年轻教师的资格考,中职评审地市级专家评审组委员及学科组成员、教学大赛的评委、省厅教材编审委员会学科资料编写等相关工作。季日中老师作为安徽省中考政治学科命题组的专家多次担当大任,是我们中师生中的杰出代表。

真是天妒英才,师范我班五十人中,缪家兵(乡**工作)、沈智荣(乡初中教师)、蔡传贵(肥东撮镇一中)三位同窗不幸英年早逝,过早地离我同学而去。

部分同学与班主任左玉龙老师合影(前排右六为班主任

4. 尴尬的中师学历

尽管很多中师学子,步入社会后通过各种途径取得了国家认可的专科或本科抑或更高学历,但尴尬的中师学历,始终如影随形地伴着我们终身。很多人或组织机构,也不乏我们教育主管部门自身也没有摘下戴在眼睛上的厚重的绿镜片。2000年左右,城镇化的口号响彻神州大地。于是,城内学生数在集聚陡增,为了救急也是为了配合教育资源的汇聚。于是招收有经验的老师进城被提到了管理者的行事日程。然而,起初的招聘教师进城的条款中往往标明“初始学历须专科以上”。这让虽已获取了专、本科的中师生们尴尬无比。此时我在想,中师毕业证上的印章是否已经悄悄地爬到了我们的脊背上。1998年房改时,不少的单位在房屋分配量化赋分时大同小异地制定出差异化的标准来。因中师学历等同高中,只是技术性高于高中生。有人说过,我辈经历中过的**最为成功的职业技术教育,是四十三前1978年开始进行的中专(中师)教育。我没有理由对此提出反对的意见。中师生学历在单位确实为垫底者。本科工作一年2分,专科1分,中师0.5分;2006年工资套改时,专本科学习哪几年视作工作年限,即将与我们同龄未上中专(中师)而后由高中进入专科或本科的他们,视作与我们同期工作。也就是上专科上本科的学校读书时间3年或4年认同为“工作时间”。如果用攀比的心态来说,中师三年则没有享受到如此之“优待厚遇"。

“中师生"推文后留言节选

时光飞逝,懵懂的我们已年近六十。无论今天的你,走多远飞多高,黉门内二年或三年或四载的打磨雕琢让我们有了一个共同身份——中师生。此印迹将永远地刻在了众学子们的身上,浸润、埋藏于诸学人和我辈中师生的心坎里。如今的我们即将退休,平淡也好,辉煌也罢,什么都不足为奇了。

反思过去,往**件,酸甜苦辣一桩桩。但最让我们回味的是:年轻真好,想什么,通过折腾都能实现,再苦再累也都能挺住。过了坎,就是胜利。所幸,我辈所期正是当下的现实,甚至超越了我们曾经的梦幻。

光荣你我他,最美劳动者。谨以此文献给奋进的我辈中师生和那个时代的“五大”、“脱产”进修学习的莘莘学子们!

2021年11月无为师范部同学与朱若非老师夫妇相聚无为晚餐后留影

作者简介:徐太玉,1982年7月毕业于安徽省无为师范。后两度函授学习取得本专科学历,2000年取得中学数学高级技术职称,现供职于芜湖市六洲中学。

伯父范伯诚的革命生涯 黑沙洲的前世与今生 那年那月奋进的黑沙洲学子 因水而生倚水而兴的白茆洲 生态白茆,绿色之洲一一一美丽乡村套北人间天堂 白茆洲上好人多 人杰地灵白茆洲 土地革命时期的“六洲**” 黑沙洲天然的三间窝棚房 湖州太湖义皋一蚕站的新生

巢湖初中提升学历怎么样()

杨正方,上海市人,高级讲师,1964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分配至呼和浩特市内蒙古粮食学校任教,1969年调无为工作,先后在开城中学、无为一中、无为师范任教,直至2000年退休。曾任安徽省第七、八、九届**代表大会代表,无为县第十二届人大副主任(**)。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2年被评为安徽省劳动模范。1979年秋至1982年夏曾教授我79级2班语基和教育学。

上文为杨正方老为母校安徽省无为师范七十华诞所写的祝词

写作背景:

时值母校安徽省无为师范七十华诞之际,忙碌无暇的七九级(2)班的同学们至今尚无同学回应母校的通知文告。于是,相对有空的我随将昔日本人之学习经历,加上近两日了解到的数位同学奋进求学之艰辛经历,略加以整理汇集成此篇。借此拙作代表全班同学、同志、同仁向母校献礼向昔日诸恩师致敬!

1.毕业那会儿

1982年7月,中师毕业的我们一个个被分配到了大有作为的农村初中或小学,只有为数极少的同学被分配到了乡下的高中。安徽省无为师范我们毕业的那一届三个班中(其中79级(1)班是高中毕业录取进入中师学习的),唯有79级3班的郭传辉同学,一人被直接分配到了位于泥汊的大江高级中学。那个时期乡村高中和县城高中没有什么区别和差异。乡村的高中学校照样有人能够上清华或北大或其他。1979年**季,安徽省无为六洲中学这所穷乡僻壤的高中就有郭传凡和陈士平被清华和北师大录取。其根本的原因,除了师资力量外,基础好的学生一个也没有被提拔进入县城的高中学校里也是重要的原因。

上左:刘万策、凤尔银、汪华、刘居荣、陶后华;下左:徐太玉、汪勇、班主任左玉龙老师、郭家顺、方金保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怀揣**梦,期盼能继续学习深造的中师毕业生们,不少人摩拳擦掌蠢蠢欲动。可是,面对的挑战甚多,令现在的人们难以想象。第一是教学任务之繁重,难以挤出宝贵的时间用来备考复习。一周近二十节课是普遍现象,1986至1987连续两年我在乡下初中,一人教授五个班的化学课程,每周20节课。我清楚地记得,在一个周日时间,我还义务为村级戴帽初中——江坝南垅学校的学生集中做化学试验。对此我终身难忘,因为那天我家里有事。但我为了不耽误早已约好的实验任务,我从江心洲的家中按时赶回学校并高质量地完成。当时,南垅学校的校长陈永宏,副校长兼主任丁祖平有点不放心,疑惑地问当年的旭光初中教导主任汪玉祥“他会不会不能如期而至?”汪玉祥主任自信地说“他一定不会迟到的!”

那时除了站堂上课任务重,还有备课、作业批改、家访,琐事一大堆。当年无手机,一个单位只有主要领导人家里一部电话。有时候,想与家长交流沟通全靠腿。进入九十年代后,条件渐好,代步工具换成了自行车。

三四十元一个月的工资,购一辆二三百元的名牌自行车,确实让我们有些尴尬和憋屈,即便不吃不喝也要半年余。所以能够拥有一辆仿“**”(上海)、“凤凰”(上海)或“飞鸽”(天津)这些名牌的自行车,则是为师者的我们买车的唯一选择。所以为师者的我们大部都是骑行着“大桥”(南京)、“王冠”(武汉)和本省的“美奇”(合肥)中的某一型。新车到手,也足足让人们兴奋好几日。爱起哄的同事还常常以此为借口,鸣炮庆贺凑合在一块小酌几杯。但凡雨天骑行后,便要用托关系弄来的变压器油或擦枪油反复地擦拭擦拭。像对待女友般地百般地呵护。尤如现在的人们对待自己的爱车一般的珍惜,适时地保养和护理。

“脚蹬皮鞋,手戴机械表,推着自行车”,则是那个时代最为高大上的生活形态。若能购得一块一百二十五元的上海表,则更是让人羡慕不已。

其二,因师资短缺,很多学科无法开齐,学校难得要到一个万金油般的师范生,如获至宝,哪能随随便便就放行?

其三,我们这些中师生当年在校学习期间,根本就没有接受过外语学习。中等师范学校不开设,初中学校更是没有。要说认识几个字母,那也是从数学几何课上从数学老师那里学习所得。为圆**梦,师范三年或四年(79级高中毕业生入学的中师生为二年制),不少人都跟着收音机,学习过《英语900句》和河南广播电台的初中英语课程广播讲座。尽管有时因天气因素声音时大时小,模糊不清,但同学们仍顽强地坚持不懈。许国璋、汪国真英语语法是当年我辈中师生床头常摆的书籍。待我等即将毕业时,陈琳英语电视讲座才时兴,后广播也加入了普及英语教学的行列。根据同学们的强烈要求,学校唯一的电视机在傍晚时刻从学校会议室搬到了办公室外的走廊上。手捧饭碗和书的同学黑压压一片,立于电视机前。跟着学习的人群中有同学也有刚大学毕业的老师们。无可奈何铃声响了,人们极不情愿地各自向自己的教室奔去。那时当年人们跟着电视学习英语的真实场景,离现在应该也有四十一、二年了吧,我的几句简单英语会话也就是那时跟着电视和收音机所学。我还记得曾跟着郭家顺同学跑到县委宣传部的初中同学王共球那儿看了几次陈琳电视英语讲座的情形。我也清楚地记得,住在我上铺的赵建国同学为参加**作准备,另寻捷径跟着收音机学习日语的情景。他曾说“反正日语英语都是零基础”。他的人生路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有志者事竟成”。如今,他成了我省法学界的知名专家和名教授,颇有造诣。

按照当时的国家政策,工作两年后,可以对口报考师范类高校。然而,真正能够通过一道道审批关者甚少。一旦荣幸获批并通过**者更是凤毛麟角。

最近碰见家乡的一位同行,他讲到一位初中和中师比我低一届的老乡校友。在费了九牛二虎功夫之后报名参加了**并过线,可去教育局办手续时遇到了当头一梆“不放行”。万般无奈,焦头烂额的他在别人的提醒下,想到了他师范的语文老师。此时,恩师已调任县**任办公室主任。在恩师的帮助下,他才顺利进入了高等学府,圆了大学梦。历尽艰辛的中师生,但凡进入大学深造后,一定非常珍惜这得来不易“难于上青天”的学习时光。因此他们会继续学习,保持着原有的原始动力和惯性,直至心中目标。因此,但凡能够进入高校学习的中师生们,之后均能成为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就不足为奇了。他们中的很多同志成了这个时代的标杆和一代中师生们的典范。前述的这位中师老乡校友最终通过努力现已达到了省部级。一路走来,人们只看成功人士光鲜闪耀的一面,哪知其一路的坎坷和艰辛,尤其是一代中师人。

然而,现实却让大部分中师生止步于校长办公室,并从内心许下终身从教,**逃离的志愿。结果也确实是默默耕耘于基层的教学一线,甘当孺子牛一生。所以,这一代师范生用稚嫩的肩膀,活脱脱地撑扛起上个世纪**十年代,**基础教育的一片天地。大部分人都成了学陶师陶以身示范的模范,是上个世纪**十年代**农村基础教育的中流砥柱。

2.两度函授学习

在国力有限,人才匮乏的改革开放之初,落榜的知青及中师毕业生们,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梦想着给自己“充电”,试图改变自己知识贫乏的现状。但只能选择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的“两全其美”的成考教育考试这一途径。那时国家为其准备了五个学习的式样,即夜大、自考、广播、电视和函授这“五大”成考在职教育的平台。人们纷纷根据实际情况,量体裁衣般地酌情选择最有利于自己或最为经济的学习方式。起初,虽然专业门类窄且少。然,也初步缓解了供需,满足了人们的愿望。当年,它确实能让不少渴望知识的为人父为人母的年轻人,和我辈中师毕业生的学历得到进一步提高,学力获得进一步的提升和加强。

相对而言,我在留下来的终身从教于基层的同学中,尚算幸运儿。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1982年初,我就和几位中师同学报考参加合肥教育学院成考函授大专班,并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录取。于次年注册成为合肥教育学院的一名正式函授学员。这也要真诚感谢牛埠洪巷初中那时的校领导汪校长和许树青主任了。是他们给予倪圣枝、程彪和我三人报考进修的资格。是年,周复海同学在土桥初中如愿报考。反观当年的旭光初中,则无一人报考,其原因自不便说。这一期全县终被合肥教院录取为函授学员文科语文专业和理科数学专业各130人左右。

这也是特定时期,无为决策者为提高无为县初、高中教师素质的又一正确决断。当时图书资料费、住宿、差旅费全报销。伙食补助各单位具体执行时稍有差异。据我后来了解,当时函授学习期间每日伙食补助0.5元/天;脱产进修者伙食补助稍高一点。我清楚地记得,当年担任数学辅导员及接待服务工作的老师是一位数学教研员,只负责一学期,后去了南方。接替他工作的是进修于省教院数学系的陈丽萍老师,那年她刚进入无为县教育局;再后来是毕业于无为师范的多才多艺者何道华同志接手做此项工作。

刚参加工作那会,坐船从黑沙洲家里回单位江坝初中(旭光初中)票价0.15元;进城学习坐车从江坝到无为,票价0.25元;从无为县城坐车到省城合肥的票价是3.10元。起初在合肥学习时,购饭票尚需粮票。于是凡出门时间稍长一些的,备些粮票那是一定要做的工作。因而,至今我手中还遗留了一张50斤的合肥粮票,不过它已经成了古董和文物。

由于学科特点,面授为辅的函授学习方式,对于理科数学学员来讲,想过考试关,困难重重。三年半后,即1986年12月底,被折磨得焦头烂额,体无完肤的数学专业学员,毕业者锐减折半;而语文专业几乎是百分之百通过,现实就是这般的残酷。

1983年合肥学院函授学员手册封面

现如今,我还能回忆出当时自学《高等数学》、《数学分析》、《统计与概率》中n维线性相关,一、二、三等多重积分和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分布函数、数学期望与方差等学习中遇到问题无处问,无人可求的尴尬和无奈。身处乡村学校,只能靠自己研学。其间偶尔还要为自己年长的民师好学者解决一阶、二阶“求导”和“微分方程求解”的提问。真是矮子当中选将军,亦师亦生的函授学员们就是这样蹒跚学步般地艰难前行。因为他们的心中,始终有一盏明亮的灯,始终地在照耀着他们的前行路。他们深信“未来一定是美好的”,面包会有的,房子也是会有的。

每每寒暑假,忙完自己本职后,全县众学员便汇聚于省城合肥,参加面授学习与检测。过了将近一年半的功夫,经学员们共同要求之后,教学任务便移至无为的面授点来进行。位于绣溪河边的县教育局会议室、城内多家中小学学校的教室都曾留下过我们函授学员学习拼搏的身影。无为芝城旅社和无为饭店也曾是我们学习和住宿的场地,至今我尚有无为饭店的菜饭票若干。“面授”,“面授”,机会实在珍贵。可是数本书的内容要在短短的十几天或二十几日内在黑板上书写完,众学员消化不良是常态。那时,个别授课老师也毫不隐晦地将我等函授生比作“有形无肉十分干瘪的营养不良者”,暗喻我们这些学员专业知识不扎实,尚等加强提高。遇专业测评及学科结束考试,我等也只能勉强通过。当然也有例外优秀者,比如数学专业学员张定奇、夏翀魁就是学习数学的高手。而我和另外的一位当年外县就读无为师范的C同学,因《数学分析》补考,有缘相见于合肥教育学院的考场。这让我俩既沮丧却又十分的喜悦。当年函授专业考试考风严谨,不少语文专业的考生也曾前往过合肥参加补测,让我们这些学习数学的同学大跌**。因为语文考试能发挥,想考60分以下那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这大概是当年我们这些学习数学的学员的普遍共识。当然,这样的判断也是荒谬武断的。因为如果时间花的不够,不够努力学习,语文学科测评也会照样没法通过。

时间已过近四十载,加之我搬家数次,家中所有书籍资料全处理,因此为我们讲课的老师姓名已无法记全。只记得《高等数学》是当年从巢湖师专请来的谢老师,好像原籍无为石涧人。还有一位朱敏老师,听巢湖师专毕业生讲,他是巢湖师专当年数学系系主任。原巢湖师专的时任校长季涛,也曾为我辈函授学员传道授业解惑。私下知情者学员,大夸其家庭子女教育的成功秘诀。

《数学分析》一二册是一位来自合肥教育学院的年轻美女,后两册改为中年女性,文文静静,不急不躁,按预定计划丝毫不差地为我们耐心地分析、解答并按期完工。

时间一晃三年又半,坚持下来的,只剩下了半数。其中那期我班数学专业有张定奇、赵**、程英玉(肥东);中文专业有刘万策,方金保,伍向农,汪勇、郑颂等五位师范同班同学均顺利通过。另有一人坚持下来让我着实地感动,他就是原白茆五洲初中的汪家俊。该同志每次去无为面授,从家里挑着老婆生产的农产品去集市上销售后,然后才投入紧张的函授学习。时为民师的他,肩负着养儿育女和敬老,又承担着教学培养学生之职责。时已年近三十,岁数大,面对着思维反应不及年轻人的现实与困难,依然咬牙坚持,终获毕业,也终获身份的民转公的变化。这一期学员中,昔日的老师与学生同堂听课,母女同学现象真实存在。白茆区的几所初中,那一期就有民师报考者汪家俊、周益民、何邦新、陈修龙、钱理富五位分别源自五洲、黑沙洲、新沟、六洲和红旗这五所初中学校,数学班班长即是年纪最大,时已快四十的陈修龙和钱理富。之后不久,因国家出台政策,但凡上过高校函授获毕业的所有学员,承认其所获的学历。因钱理富老师曾上过安徽师范大学的数学函授班,中途欣喜地退岀。

经历了数学专科学习之艰辛的我,暗自下定了决心:决不再升造求学重受这般辛苦。

然时光飞逝,十几年间,大专、本科生已屡见不鲜,身边的专科生已达到了中师生的占比,偶有本科毕业者阴差阳错地被分配到了农村的学校里。

时间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家提出了小学专科,中学本科的目标口号。我深感原先的想法“不再深造”已经不合时宜,更加不现实。不变是相对的,变化前进则是永恒的。于是,1993年初,启动了报名参加全国成考本科考试的程序。那年正好与原六洲中学的刘承春老师一同来到巢湖市巢湖路上的一所小学参加成考本科入学考试。他报考的是安徽师范大学的数学函授专业。本人这次选择的则为安徽省教育学院的教育管理。

十年后的1993年6月至1996年6月这三年,又**了1983年7月至1986年12月间亦师亦生的生活。此次,学习任务不知是兴趣所致,还是专业课性质使然,相比数学学习顺随不少,压力也小了许多。

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法学、教学论、德育原理、普通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外国教育史、**教育史、学校管理学、教育行政学、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学、教育经济学、教育调查、毕业论文、管理心理学等诸多学科。芜湖老乡李继秀老师的《教学论》教学让我记忆深刻,其亲和的形象仍留在我的脑海。由于这次学习,工作已有十年,工作中的很多问题,都想借着这次学习获得解决。因此,这一阶段的学习目标明确,收效也十分的显著。

教育史朱镜人老师,高大身材,足有一米**,亲切温和、儒雅,学者风范。作为访问学者的他,交流于英国。所以其教学中,时常渗透一些中外教育的对比,也不时地用英文口述出相关专业术语,迅及又用英汉双语快速地将其工整板书于黑板之上,还不时地借用PowerPoint将一些珍贵图片与文字融合。他的课让我等求学的函授学员大开了眼界。当听到说**的中小学老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用于教学时,我等学员听后瞠目结舌。如今这些,对于我们来说已不足为奇了。

安徽省教育学院96届教管系毕业留影

教我们的老师都是那么的认真负责,饱读诗书。谙熟专业的他们,像是对待小学生般的关心体贴着我们这些来自全省各地的求学者。如班主任吴秋芬,芜湖老乡李继秀便是其中的两个杰出代表。

这些老师在省城,当年个个是有名的专家学者。如教心理学的美女李群老师,经常受邀上省电视台,作为嘉宾为家长讲授**前的考生心理如何舒压减排。而教育学老师,常受邀去基层学校为老师们讲授新课标新教材中的理论和思想。

这次函授学习,从老师的讲授中获得诸多**传统文化、教育史实及国外教育思想及心理学常识:从儒释道各家各派讲起,让我初识各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内涵。如汉代董仲舒独尊儒术,到王阳明的心学,天地人合一;程朱理学中,存天理,灭人欲。理是事物的规律、道德上的基本原则;理是事物的根据,是“第一性”的;再到梁漱溟、陶行知等倡导的平民教育,教学做合一。知行合一中,知是行的主导,行是知的体现;知是行的开端,行是知的完成。老子道论中,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和根本;道是一,道生万物,道是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无为而无不为。庄子的乐逍遥,道无始无终,无边无际、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从柏拉图的理想图,到杜威的以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理论为基础,对人、教材和教法等进行研究。从大学瀚林到书院。教育家思想家一个个,教学形态和理论思想千姿百态。同时,也让我了解到华生的行为学派,到弗洛伊德的人的生长阶段的各种自然现象和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首映效应、蝴蝶效应和人的最近发展理论等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和管理工作。

此事暂叙至此,下面谈一下我们面授时的生活片段。

难忘夏日夜,酷热难耐。学生宿舍无电扇,八人一个房间,实在难以里面呆。男男女女大都曾是中师生的学员们,只好逃到篮球场。一人一小块,铺上床席,就地躺下。可是后背上,好似着火一般,只好又换个睡姿,侧身而卧。可是时间不久,又实在受不了,只好坐起来。穷则思变,有人开始变聪明起来,先在**场洒水降温,不一会儿水就被蒸发,再铺上席子,但还是让人无法入眠。不能睡,也得睡,因为第二天还有繁重的学习任务。于是,只能闭着双眼,让困顿至极后的我们昏昏然地睡去。这一幕,大凡参加安徽省教育学院函授学习的各专业的所有学员印象深刻,终身难忘。

也是这次学习让我最早接触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人是需要终身学习的。

事实果真如此。2000年后,笔者又三度参加短期培训学习,以及这之后的不计其数的职培和网上、网下各种形态的业务学习。时间比较长一点的有:经组织安排的2001年9月,参加巢湖市第七批校长培训班学习,再次聆听了时为巢湖市教育局人事科科长的费世雄恩师的学校管理课程。那时,他已从无为师范学校调到巢湖市教育局工作多年,让我十分意外但又惊喜不已;2002年3月参加安徽省初中数学骨干教师研修学习,时为淮北煤师院数学系主任的侯为波教授等诸多老师认真敬业精神给我留下美好了美好的回忆。我国的新一轮新课标新课程改革也就是从那时开始;2003年4月参加安徽省首届初中骨干校长高研班学习,再次与安徽省教院教管系的众老师们二度见面重逢,再度聆听他们的教诲,扩大了眼界,拓展了视野。其间,有幸耳闻目睹省教育厅厅长陈贤忠为我等学员作省情报告。

其间,在一次省厅领导的报告课上,互动时我曾反应过乡镇财政包干的弊端。拖欠当年白茆镇教师工资四项外三项达十三个月之久的实情。欠款至今尚未兑现,现已成为过去时。这在安徽当年系全省第一,绝无第二。也就是在哪时,我所在的学校,就有无为师范、和县幼师毕业的黄世平、王华妇夫,薛之平、叶捍林等同事义无反顾地“孔雀东南飞”,高就于上海、浙江、江苏等地。而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诸多中师生若凤似凰“寻方觅法”择良枝而栖息。若鲲鹏展翅高飞远行。历届优秀中师生们转行从政或其他者不计其数,仅就与我同届老乡我所知者就有卢先平、张天民、王荣权、郭登宏、周复海、何继满、程彪……

自1982年8月由牛埠区洪巷**公社洪巷初中调入旭光初中任教到2005年8月调离这二十三年里。其间,从这所学校调出改行从政或其他行业者甚多。如今能记得名字的就有王俊、赵家林、倪修林、郭登宏、王荣权、司家富、刘国舟、倪悍平、周福海、吴晓明、李合满、王加骥、胡奎等同志。

我的那次学习最后一项为考察“安徽省教育航母”之称的168中学,上海格致中学及江苏的洋思中学等三所名校。特别是洋思中学初中部数学课堂改革中的“月月清,周周清,日日清”的“三清”理念和实践,对后来我在本校开展教改的尝试起到借鉴示范之功效并小有成就。此次考察学习虽路途辛劳,然收获颇丰,感受多多。

这期初中校长高研班,巢湖市仅我一人,与我最近的距离学校,当时只有芜湖市的曹葆华校长与我同住教院宾馆同一个房间,一室三人。另一位是将军县的金寨县一中的张亮校长。记得芜湖市那期还有一位美女校长封先宏。这期培训班的合影中,因印有姓名,故能完全呈现。

他们分别是第一排:赵明新,岳粹春,田进英,封先宏,汪慧珍,汪敏,朱镜人,李继秀,吴秋芬,徐延凤,谈儒强(加粗线的姓名者为老师和学院工作人员);

第二排:曹葆华,张正光,欧阳春,薛广祥,王绍正,徐太玉,张亮,魏贤斌,李群华,张望成,胡传铁;

第三排:郑家模,李仲生,程先敏,焦宗祥,周名武,朱六鹏,张清俊,叶昌芹,陈永明,兰传权,孟庆儒。

经历了诸多教学的积累和社会实践,特别是进修培训之交流的启发,感悟收获颇丰。于是教育教学的心得、体会随即生成。教育尝试、改革实验随即也相继进行。所撰拙作也隔三差五地见著于报刊杂志。起先是在为安徽师范大学的《中学数学报》写些解题性的文稿,并针对每年的安徽省中考数学试卷或试题作些评析。最早的一篇教学小编综合来说是1996.10发于《中学数学》(湖北)的《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的教学浅说》,此文年被收录于****大学复印期刊内。随后三十余篇文稿刊载于全国近十家期刊,所涉范围有教育教学、教育与管理、教育评价和社会问题探究等诸方面。

3.类似的求学路

同时代的黉门学子大都经历着平淡而曲折的学历获取经历,其间的艰辛和困惑也十分相似。如安徽无为襄安中学的好几位同学,徐国虎、陶后华、郁长青、丁仍祥和季学贵等都是通过曲折前行,艰难奋斗获本科。例如,现为学校领导人的学贵兄,其学习经历就很能说明中师生的苦、难的奋进历程。

1985年9月至87年6月,在合肥教育学院历史教育专科脱产进修。当年,学费交了1400元,县教育局在他们多次交涉下才给予支付了一半700元。按国家政策应全额支付,但无为财力向来拮据;1993年9月至1996年7月在安徽教育学院历史教育专业本科函授学习。

我想,前文所述及的夏日夜,男女学员睡**场的情景,他应该会清晰地记得。

又如陶后华同学,86年9月参加安徽教育学院数学本科学习,后来于2003年9月又转入芜湖教育学院计算机函授学习并毕业;徐国虎同学于1986年8月至1989年6月,合肥教育学院中文函授学习并毕业;1988年9月至1990年6月芜湖教育学院英语脱产进修学习并毕业。

这是一位Blair同学给我的微信回访记录:“我师范毕业后分配到母校得胜初中教书,因学校没有老师教英语,就安排我教英语,虽感到为难,但只好接受任务,此后边教边学习,真是应了一句俗语‘现烧现卖’。后于85年9月至87年7在原巢湖师专脱产进修英语的,进修毕业后由原来工作的得胜初级中学调到襄安中学教英语至今,并于1993年9月至1996年7月参加安师大英语本科的函授学习,取得英语专业本科学历。”

无为师范79级2班部分学子今日之风采

“服从分配,听从召唤,奋力拼搏”,这是我们那代人的庄言承诺和志向。

一个班级五十人,后来也不乏从事高等教育者。

如现工作于安徽师范大学的博士、教授,原子分子物理和光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和中坚的凤尔银;铜陵学院法政系主任,院学位、学术委员会委员,法学院**总支**、院长,公司法研究所主任,华东师大大学期间曾跳级毕业的安徽省法学界知名专家教授赵建国;曾就职于部队院校,多次立功获奖的秦冬生同志。因其职业的特殊性,我们只能获取有限的信息。另外多才多艺,勤思善书,已发表30多万字各类建言良策类文稿,多篇见著于《半月谈》、《光明日报》、《**改革报》等多家有影响的国家级媒体的蔡长庚(庐江籍)同学;还有就职于上至国务院、国税总局,下至乡镇各级****、各级科研院所各部门公务人员,我一个班级中就有何长江、周晓辉、郑民刚、陈桂林、王玉法、伍向农、李先扣、刘宏斌、刘居荣(含山籍)等;还有维护社会安定保一方平安的**干警黄兆学,陈宏祥两位大将。如今虽都负责一方,然遇险碰难仍身先士卒。但占大半数中师学人仍留在了基层的教育教学一线,多数人都曾或仍在当着“小队长”,主持着一个学校的运行或服务保障。其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地为**为民默默奉献。

同学刘万策,刚毕业那阵一步一个脚印地从普通教师走到了城郊福路初中校长的位置,后进入县城无为中学,挑起了语文教学的大梁,成为县域名师骨干。随着时代的发展,又因无为中学初中部和高中部分离,后又进入到无为第三中学,如今仍老骥伏枥志存高远,默默耕耘在教学一线,不输后生。

张定奇同学为改变多所学校的落后面貌,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带头苦干。先檀树初中后调至凤河初中,来来往往,折腾了好多次,深受多所学校师生们的拥戴。

细细想来,王华、倪竹林、陈修典、赵**、方金保、范先平、郑颂、任玉民,丁仍祥、丁传海、吴彦、王守春、李继云、汪勇、汪立新、季日中、李映华(庐江籍)、程英玉(肥东籍)、蔡传宝(肥东籍)、蔡传贵(肥东籍)、翟笃安、汪翔华、曹俊(肥东籍)、沈昌龙、安柏如、郭家顺等哪一位不都挑过学校的重担或扛过大梁。其间,不乏名师专家多多。如担当年轻教师的资格考,中职评审地市级专家评审组委员及学科组成员、教学大赛的评委、省厅教材编审委员会学科资料编写等相关工作。季日中老师作为安徽省中考政治学科命题组的专家多次担当大任,是我们中师生中的杰出代表。

真是天妒英才,师范我班五十人中,缪家兵(乡**工作)、沈智荣(乡初中教师)、蔡传贵(肥东撮镇一中)三位同窗不幸英年早逝,过早地离我同学而去。

部分同学与班主任左玉龙老师合影(前排右六为班主任

4. 尴尬的中师学历

尽管很多中师学子,步入社会后通过各种途径取得了国家认可的专科或本科抑或更高学历,但尴尬的中师学历,始终如影随形地伴着我们终身。很多人或组织机构,也不乏我们教育主管部门自身也没有摘下戴在眼睛上的厚重的绿镜片。2000年左右,城镇化的口号响彻神州大地。于是,城内学生数在集聚陡增,为了救急也是为了配合教育资源的汇聚。于是招收有经验的老师进城被提到了管理者的行事日程。然而,起初的招聘教师进城的条款中往往标明“初始学历须专科以上”。这让虽已获取了专、本科的中师生们尴尬无比。此时我在想,中师毕业证上的印章是否已经悄悄地爬到了我们的脊背上。1998年房改时,不少的单位在房屋分配量化赋分时大同小异地制定出差异化的标准来。因中师学历等同高中,只是技术性高于高中生。有人说过,我辈经历中过的**最为成功的职业技术教育,是四十三前1978年开始进行的中专(中师)教育。我没有理由对此提出反对的意见。中师生学历在单位确实为垫底者。本科工作一年2分,专科1分,中师0.5分;2006年工资套改时,专本科学习哪几年视作工作年限,即将与我们同龄未上中专(中师)而后由高中进入专科或本科的他们,视作与我们同期工作。也就是上专科上本科的学校读书时间3年或4年认同为“工作时间”。如果用攀比的心态来说,中师三年则没有享受到如此之“优待厚遇"。

“中师生"推文后留言节选

时光飞逝,懵懂的我们已年近六十。无论今天的你,走多远飞多高,黉门内二年或三年或四载的打磨雕琢让我们有了一个共同身份——中师生。此印迹将永远地刻在了众学子们的身上,浸润、埋藏于诸学人和我辈中师生的心坎里。如今的我们即将退休,平淡也好,辉煌也罢,什么都不足为奇了。

反思过去,往**件,酸甜苦辣一桩桩。但最让我们回味的是:年轻真好,想什么,通过折腾都能实现,再苦再累也都能挺住。过了坎,就是胜利。所幸,我辈所期正是当下的现实,甚至超越了我们曾经的梦幻。

光荣你我他,最美劳动者。谨以此文献给奋进的我辈中师生和那个时代的“五大”、“脱产”进修学习的莘莘学子们!

2021年11月无为师范部同学与朱若非老师夫妇相聚无为晚餐后留影

作者简介:徐太玉,1982年7月毕业于安徽省无为师范。后两度函授学习取得本专科学历,2000年取得中学数学高级技术职称,现供职于芜湖市六洲中学。

伯父范伯诚的革命生涯 黑沙洲的前世与今生 那年那月奋进的黑沙洲学子 因水而生倚水而兴的白茆洲 生态白茆,绿色之洲一一一美丽乡村套北人间天堂 白茆洲上好人多 人杰地灵白茆洲 土地革命时期的“六洲**” 黑沙洲天然的三间窝棚房 湖州太湖义皋一蚕站的新生

统招专升本 免费一对一报考指导、院校选择、专业规划,赠送全套专升本考试资料
专业老师为您指导统招专升本 帮您规划如何报名、选择院校、专业规划、保证100%拿证,现在预约即可获赠一整套专升本考试资料
请在浏览器中启用 JavaScript 来完成此表单。
填写您当前所在的省份

原创文章,作者:李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ingpinfang.com/14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