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硕士学历怎么提升(金融硕士需要工作经验)

金融硕士学历怎么提升(金融硕士需要工作经验)这个问题,反反复复,被好多同学问过:“我是本科生,我想从事金融,我应该怎么办?”之前,我基本都会按照我个人经历和看法进行回答,blablabla,如同滔滔江水、绵绵不绝…大体的回答思路无非也是两头分析,假如你不读研,那么经过一些相关工作的积累,跳槽去核心岗位会比较现实;另一种就是,老老实实读个相对好点的学校的研究生,对于金融行业而言反而是相对省心省力的方式。但是我发现,基本上听了我的回答的同学,并没有如释重负的感觉,似乎我的分析,丝毫没有帮助他们缓解犹豫和焦虑。刚开始我也不解,后来有在樊登读书会上听到一本书——《高绩效训练》,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感兴

金融硕士学历怎么提升(金融硕士需要工作经验)

这个问题,反反复复,被好多同学问过:“我是本科生,我想从事金融,我应该怎么办?”

之前,我基本都会按照我个人经历和看法进行回答,blablabla,如同滔滔江水、绵绵不绝…

大体的回答思路无非也是两头分析,假如你不读研,那么经过一些相关工作的积累,跳槽去核心岗位会比较现实;另一种就是,老老实实读个相对好点的学校的研究生,对于金融行业而言反而是相对省心省力的方式。

但是我发现,基本上听了我的回答的同学,并没有如释重负的感觉,似乎我的分析,丝毫没有帮助他们缓解犹豫和焦虑。

刚开始我也不解,后来有在樊登读书会上听到一本书——《高绩效训练》,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感兴趣的可以去听或者找找原书出来看看,当时听完感觉有点惭愧,因为我也许就是那种不知不觉中陷入说教模式的人。

里面提到的一个“教练”的角色,就是他不会具体告诉你怎么做,而是会不断地问你“你觉得这样怎么样?你觉得那样怎么样?”具体的论述不展开,小编综合来说就是有一个人陷入两难的局面,你所谓的开导和劝解,并不能解决他的问题,因为道理他都懂,只是就是从心里难以接受。

所以,对此比较好的解决方式就是教练(Coach)模式,就是你不要直接给建议或者。而是通过提问的方式,让他们摸索得到,这样他们就会真正地想清楚问题,采纳最符合自己的方案。

那么,我们来试用下书中写的GROW模型,看能不能帮助到本科的你?这个模型拆开来分别是:目标设定(Goal)、现状分析(Reality)、方案选择(Options)、该做什么(Who、What、When、Will)。

1

目标设定(Goal)

目标设定这个环节比较容易实现。阻碍大家设定的最重要一点是,想进入金融行业,想从事金融行业,而且是想从事金融行业的核心岗位,但本科生的身份很多岗位连入门门槛都没达到。

所以,我们第一应该界定清楚,金融行业有哪些岗位算是核心岗位?简单列举一些,比如:银行利润中心部门、券商投行研究资管等核心部门、公募私募基金投资研究等专业性高、收入高、受到重视的岗位算是核心岗位。

第三,我们在调查清楚金融行业的核心岗位对学历要求如何?在之前写过的《金融业为何对学历要求那么高》中有提到过,其实大部分岗位并不需要所谓的硕士研究生,但是因为竞争、行业level、人为规定等客观原因影响,目前核心岗位基本都要求具备硕士的学历。背后原因也许是如今“学历的贬值”,而金融机构多为国企,对学历有所偏好,导致了金融行业的学历要求平均水平普遍上涨。

2

现状分析(Reality)

现在是本科生的你,你应该问问自己,自身学习能力如何?现在具备哪些技能?能动用多少外部资源?

这些其实都很重要,如果你要突破所谓学历的障碍,你需要有更多的时间准备,要有能展现出来的差异化的优势。

正如之前的《别放弃!如何突破学历的桎梏》那篇文章里也提到过,不是说你非名校就一定没有机会,但只有当你将名校竞争对手秒成渣的时候,机会才属于你。在这个世界上,假如你没有漂亮学历(脸蛋、家世等),你获得别人的认可天然就是需要付出更多。

我之前也提过“人贵自知”这个概念,人之所以迷茫或者焦虑,归根结底很可能是自己的能力配不上自己的野心。

这里的问题是“本科生的你应该去读研还是直接工作”,就需要非常清楚地认识清楚你自己。

虽然,我不希望将人分成几个等级,但为了比较形象,我用一个比较武侠的方式举例:

第一等,人中龙凤。如果你是这样的类型,那么直接可以大胆去就业。当你有着非常优秀的学校背景,有着很突出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特长(家庭背景也算一种),第一你可以尝试冲击顶尖的外资机构,外资机构更偏好的就是“最优秀人才”,不排斥本科生,更关注你是否成绩优秀、外语流利等,小编综合来说在学校越是风云人物越是优势。我也经常碰到一些本科毕业就去了券商投行工作的,到底是他们真的很优秀,还是家庭背景很优秀,那就不知道了。很无奈,这个类型的人的比例,实在太过稀少。

第二等,草莽英雄。天生有闯劲,能吃苦耐劳,也真不喜欢老老实实读书的类型。那么这类人其实大可直接选择就业,之后再结合职业路径,主动补齐元素,达到曲线救国的目的。这个类型的人数量就多了一些,比如说去四大、银行之类的机构,再跳出来,社招对学历的要求一般有所放宽。

比如说我在从业过程中,经常有非常出色的财务同事出身于四大,就是本科生毕业。另外就是之前在投行时,当我还是SA的时候,一位同龄的同事已经是VP了,原因是他在来投行之前,陆续经过了“股份制银行客户经理-农商行金融市场部-券商资管-券商投行”的职业路径,比我工龄长了足足三年。他经常自嘲,说我就是一学渣,考不上研究生,所以只能出来打苦工了…我在旁边只好呵呵…

这种路径是不是看起来很吸引人?不读研,工作年限和职级都更好?很不幸,你没有看到,每当金融机构招聘某核心岗位的时候,能收到数十上百的来自四大机构的简历。你也不会知道,银行那么多从业人员,成功转型的又有多少?这对你的能力、吃苦耐劳的程度,要求都非常高,而且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第三等,后起之秀者。这个类型,其实是相对是最多的。并没有那样耀眼的过人之处,相对还是能读进去书,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谋求更好的学历背景、社会资源之后,再去跟别人展开竞争。我自己也就是这种类型。金融行业是一个高壁垒、高竞争甚至高淘汰的行业,我对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就去迎接挑战,一点儿也没有信心。在这个行当,越是看到很多优秀的人才,其实越提醒了我自己不是。

第四等,泯然众人。这种类型,其实也就要清晰地认清楚事实,比如说确实学历非常弱,也考不上什么好的学校,更没有说那种独特的一技之长(比如说真的具有超强的销售能力、对证券市场感觉非常灵敏等)。建议也不用读研,也不要特别执着于金融行业。

3

方案选择(Options)

因为很多同学还是想得到最直接的建议,因为思考各种可能性,总会让他们的脑袋成为一团浆糊。说实话对我自己而言,同样也算是个难题。其实我损失的并不是学费,而是因为放弃工作而损失的最大收益。

虽然我觉得读研这些年对我的改变是巨大的,但我也不知道我工作三年会不会有更大的收益呢?

没办法,我们来一起模拟下一个比较普遍读研3年和工作3年的经历假设吧,看能不能发挥你的脑洞,加点联想看看会不会有所启发。

读研3年

读研人生:满怀希望带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进入了研究生生活。研究生的生活几乎被课程填满,或者像本科一样有一些集体活动,上课感觉很本科也很相似,就是来的人少一些,哈哈!可别小看没来上课的同学,说不定是去哪家TOP级金融机构实习去了。

再有读研根本不算是逃避现实,有时候比现实还要残酷:“实习、论文、考证、考试和为将来的工作发愁”根本不像大家所说的那样轻松+愉快。马上适应了这种节奏,又要开始各种秋招、笔试、面试,每一关也不好过,同时毕业论文还是一道大山。

收获(最高):读研就是为了三年以后的就业!这个工作需要:学历+专业技能+人脉(同学,导师)三年后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顺便也在研究生的时候遇见了爱情,具备了硕士要求的知识技能,专业应用能力良好!!找到的事业,收获了爱情,简直就成了人生赢家。

损失:大部分人不会去做职业规划,因为想着“船到桥头自然直”。到了毕业的时候,才发现,能做得不喜欢,喜欢的,做不了。研究生的时候也没好好提升相应的技能,也没有积累相应的资质证书等。考博又太辛苦,找工作每次都当分母,也不知未来的路何去何从……

工作3年

工作生涯:第一年:刚跟这个社会交手,不敢轻举妄动,是大多数应届生处理工作的态度,于是多做,甚至什么事情都做,应聘时是审计助理,工作的时候感觉自己是个文印员、秘书(什么时间去哪个地方)等等。慢慢发现工作没有自己原来想象的那么好!过着空中飞人的日子,去了全国各地很多地方,却没看过很多风景(几乎都在酒店写报告、做底稿),又开始怀念校园的生活。

第二年: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到底该怎么过?有的人发现工作不太适合,工作提不起兴致来。因此就360度换工作,转行跳槽;有的挺满意自己工作,考试思考怎么进步,培训、教育、绩效等都是提高的路径;有的觉得社会险恶,还是校园好,选择考研…

第三年:职业发展到了快速发展阶段,前期的知识技能积累,也在这一年集中爆发,职业发展也越来越明晰了,可开始给自己的5年,10年定目标了。

收获(最高):找到自己爱做的工作,有条不紊地慢慢去发展,成为自己的事业。拥有财富了,虽然金融行业忙,但是赚得多也是不可否认的,付出和收获是对等的,几年内,技能也不断提升,个人能力也越来越突出。

损失:觉得别人的工作好,自己的工作要么太累,要么没钱!什么样的工作才是最好的?人家做一行,爱一行;你是爱一行,烦一行。“兴趣+价值”还是没有搞清楚…

那么,读研or就业呢?

不能说哪个选择绝对的好,还要考虑自己的专业、自己的人生规划、所在城市的发展等等。我们一起看看前辈的过来人的感慨,希望对你做选择有点启发:

读研增长的底蕴是工作给不了的,工作增加的经验是读研无法比拟的,各有利弊,见仁见智吧。

4

该做什么?(Who、What、When、Will)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去学会做好自己,认清自己,而不是去随波逐流。

在大一上学期的时候,我们可以去不断地进行尝试,在尝试中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大一下学期我们就要知道自己,做好自己,要知道在大学期间需要做些什么,去了解这样一个过程。

大学究竟该学什么:大学最关键的任务还是学习,我们要明确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根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在不挂科的前提下进行选择性的学习,这是针对表面意义上的学习;学习还包括通过参加一些训练营、培训等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软实力。比如,提升自己的演讲能力,路演能力,文书撰写能力等等,价值立方一二级集训营,就是针对一二级市场所需的技能,进行集中培训。

金融行业也不全是看学历的,也是有特例的。之前有一个学员本科211,通过一二级培训提升了实**技能,也要说他真的很努力,在训练撰写投资分析报告,他进行了大量数据的收集及分析的工作,一遍又一遍的找导师修改细节,最终获得了四大实习留用的机会。后来,在四大工作2年后,跳槽进了券商,所以说券商也不是硬性要求是研究生学历,技能经验能力的提升才是求职必备的。

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通过不断学习发现自己的不足,发现自己的不足又会促使自己不断学习,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去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让未来的自己能够获得一个机遇。

我们在大学不断学习、提升认知、增强能力,都是为了未来的我们能够发现机遇、把握机遇而打下一个基础,让我们面对机遇时,不会经历“看不到—看不懂—看不起—来不及”的过程,不会与机遇擦肩而过。

小编综合来说

我也相信你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充满了纠结和痛苦,时间点的把握对于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你所有不曾料想过的问题,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与你不期而遇。你所有曾经潇洒的随遇而安,同样也会随时间流逝而让你承担相应的代价。

无论读研还是工作,我们的发展曲线也都不是一路向上的,职业规划是尽可能让他趋向于直线向上的唯一方式。

金融硕士学历怎么提升(金融硕士需要工作经验)

这个问题,反反复复,被好多同学问过:“我是本科生,我想从事金融,我应该怎么办?”

之前,我基本都会按照我个人经历和看法进行回答,blablabla,如同滔滔江水、绵绵不绝…

大体的回答思路无非也是两头分析,假如你不读研,那么经过一些相关工作的积累,跳槽去核心岗位会比较现实;另一种就是,老老实实读个相对好点的学校的研究生,对于金融行业而言反而是相对省心省力的方式。

但是我发现,基本上听了我的回答的同学,并没有如释重负的感觉,似乎我的分析,丝毫没有帮助他们缓解犹豫和焦虑。

刚开始我也不解,后来有在樊登读书会上听到一本书——《高绩效训练》,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感兴趣的可以去听或者找找原书出来看看,当时听完感觉有点惭愧,因为我也许就是那种不知不觉中陷入说教模式的人。

里面提到的一个“教练”的角色,就是他不会具体告诉你怎么做,而是会不断地问你“你觉得这样怎么样?你觉得那样怎么样?”具体的论述不展开,小编综合来说就是有一个人陷入两难的局面,你所谓的开导和劝解,并不能解决他的问题,因为道理他都懂,只是就是从心里难以接受。

所以,对此比较好的解决方式就是教练(Coach)模式,就是你不要直接给建议或者。而是通过提问的方式,让他们摸索得到,这样他们就会真正地想清楚问题,采纳最符合自己的方案。

那么,我们来试用下书中写的GROW模型,看能不能帮助到本科的你?这个模型拆开来分别是:目标设定(Goal)、现状分析(Reality)、方案选择(Options)、该做什么(Who、What、When、Will)。

1

目标设定(Goal)

目标设定这个环节比较容易实现。阻碍大家设定的最重要一点是,想进入金融行业,想从事金融行业,而且是想从事金融行业的核心岗位,但本科生的身份很多岗位连入门门槛都没达到。

所以,我们第一应该界定清楚,金融行业有哪些岗位算是核心岗位?简单列举一些,比如:银行利润中心部门、券商投行研究资管等核心部门、公募私募基金投资研究等专业性高、收入高、受到重视的岗位算是核心岗位。

第三,我们在调查清楚金融行业的核心岗位对学历要求如何?在之前写过的《金融业为何对学历要求那么高》中有提到过,其实大部分岗位并不需要所谓的硕士研究生,但是因为竞争、行业level、人为规定等客观原因影响,目前核心岗位基本都要求具备硕士的学历。背后原因也许是如今“学历的贬值”,而金融机构多为国企,对学历有所偏好,导致了金融行业的学历要求平均水平普遍上涨。

2

现状分析(Reality)

现在是本科生的你,你应该问问自己,自身学习能力如何?现在具备哪些技能?能动用多少外部资源?

这些其实都很重要,如果你要突破所谓学历的障碍,你需要有更多的时间准备,要有能展现出来的差异化的优势。

正如之前的《别放弃!如何突破学历的桎梏》那篇文章里也提到过,不是说你非名校就一定没有机会,但只有当你将名校竞争对手秒成渣的时候,机会才属于你。在这个世界上,假如你没有漂亮学历(脸蛋、家世等),你获得别人的认可天然就是需要付出更多。

我之前也提过“人贵自知”这个概念,人之所以迷茫或者焦虑,归根结底很可能是自己的能力配不上自己的野心。

这里的问题是“本科生的你应该去读研还是直接工作”,就需要非常清楚地认识清楚你自己。

虽然,我不希望将人分成几个等级,但为了比较形象,我用一个比较武侠的方式举例:

第一等,人中龙凤。如果你是这样的类型,那么直接可以大胆去就业。当你有着非常优秀的学校背景,有着很突出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特长(家庭背景也算一种),第一你可以尝试冲击顶尖的外资机构,外资机构更偏好的就是“最优秀人才”,不排斥本科生,更关注你是否成绩优秀、外语流利等,小编综合来说在学校越是风云人物越是优势。我也经常碰到一些本科毕业就去了券商投行工作的,到底是他们真的很优秀,还是家庭背景很优秀,那就不知道了。很无奈,这个类型的人的比例,实在太过稀少。

第二等,草莽英雄。天生有闯劲,能吃苦耐劳,也真不喜欢老老实实读书的类型。那么这类人其实大可直接选择就业,之后再结合职业路径,主动补齐元素,达到曲线救国的目的。这个类型的人数量就多了一些,比如说去四大、银行之类的机构,再跳出来,社招对学历的要求一般有所放宽。

比如说我在从业过程中,经常有非常出色的财务同事出身于四大,就是本科生毕业。另外就是之前在投行时,当我还是SA的时候,一位同龄的同事已经是VP了,原因是他在来投行之前,陆续经过了“股份制银行客户经理-农商行金融市场部-券商资管-券商投行”的职业路径,比我工龄长了足足三年。他经常自嘲,说我就是一学渣,考不上研究生,所以只能出来打苦工了…我在旁边只好呵呵…

这种路径是不是看起来很吸引人?不读研,工作年限和职级都更好?很不幸,你没有看到,每当金融机构招聘某核心岗位的时候,能收到数十上百的来自四大机构的简历。你也不会知道,银行那么多从业人员,成功转型的又有多少?这对你的能力、吃苦耐劳的程度,要求都非常高,而且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第三等,后起之秀者。这个类型,其实是相对是最多的。并没有那样耀眼的过人之处,相对还是能读进去书,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谋求更好的学历背景、社会资源之后,再去跟别人展开竞争。我自己也就是这种类型。金融行业是一个高壁垒、高竞争甚至高淘汰的行业,我对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就去迎接挑战,一点儿也没有信心。在这个行当,越是看到很多优秀的人才,其实越提醒了我自己不是。

第四等,泯然众人。这种类型,其实也就要清晰地认清楚事实,比如说确实学历非常弱,也考不上什么好的学校,更没有说那种独特的一技之长(比如说真的具有超强的销售能力、对证券市场感觉非常灵敏等)。建议也不用读研,也不要特别执着于金融行业。

3

方案选择(Options)

因为很多同学还是想得到最直接的建议,因为思考各种可能性,总会让他们的脑袋成为一团浆糊。说实话对我自己而言,同样也算是个难题。其实我损失的并不是学费,而是因为放弃工作而损失的最大收益。

虽然我觉得读研这些年对我的改变是巨大的,但我也不知道我工作三年会不会有更大的收益呢?

没办法,我们来一起模拟下一个比较普遍读研3年和工作3年的经历假设吧,看能不能发挥你的脑洞,加点联想看看会不会有所启发。

读研3年

读研人生:满怀希望带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进入了研究生生活。研究生的生活几乎被课程填满,或者像本科一样有一些集体活动,上课感觉很本科也很相似,就是来的人少一些,哈哈!可别小看没来上课的同学,说不定是去哪家TOP级金融机构实习去了。

再有读研根本不算是逃避现实,有时候比现实还要残酷:“实习、论文、考证、考试和为将来的工作发愁”根本不像大家所说的那样轻松+愉快。马上适应了这种节奏,又要开始各种秋招、笔试、面试,每一关也不好过,同时毕业论文还是一道大山。

收获(最高):读研就是为了三年以后的就业!这个工作需要:学历+专业技能+人脉(同学,导师)三年后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顺便也在研究生的时候遇见了爱情,具备了硕士要求的知识技能,专业应用能力良好!!找到的事业,收获了爱情,简直就成了人生赢家。

损失:大部分人不会去做职业规划,因为想着“船到桥头自然直”。到了毕业的时候,才发现,能做得不喜欢,喜欢的,做不了。研究生的时候也没好好提升相应的技能,也没有积累相应的资质证书等。考博又太辛苦,找工作每次都当分母,也不知未来的路何去何从……

工作3年

工作生涯:第一年:刚跟这个社会交手,不敢轻举妄动,是大多数应届生处理工作的态度,于是多做,甚至什么事情都做,应聘时是审计助理,工作的时候感觉自己是个文印员、秘书(什么时间去哪个地方)等等。慢慢发现工作没有自己原来想象的那么好!过着空中飞人的日子,去了全国各地很多地方,却没看过很多风景(几乎都在酒店写报告、做底稿),又开始怀念校园的生活。

第二年: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到底该怎么过?有的人发现工作不太适合,工作提不起兴致来。因此就360度换工作,转行跳槽;有的挺满意自己工作,考试思考怎么进步,培训、教育、绩效等都是提高的路径;有的觉得社会险恶,还是校园好,选择考研…

第三年:职业发展到了快速发展阶段,前期的知识技能积累,也在这一年集中爆发,职业发展也越来越明晰了,可开始给自己的5年,10年定目标了。

收获(最高):找到自己爱做的工作,有条不紊地慢慢去发展,成为自己的事业。拥有财富了,虽然金融行业忙,但是赚得多也是不可否认的,付出和收获是对等的,几年内,技能也不断提升,个人能力也越来越突出。

损失:觉得别人的工作好,自己的工作要么太累,要么没钱!什么样的工作才是最好的?人家做一行,爱一行;你是爱一行,烦一行。“兴趣+价值”还是没有搞清楚…

那么,读研or就业呢?

不能说哪个选择绝对的好,还要考虑自己的专业、自己的人生规划、所在城市的发展等等。我们一起看看前辈的过来人的感慨,希望对你做选择有点启发:

读研增长的底蕴是工作给不了的,工作增加的经验是读研无法比拟的,各有利弊,见仁见智吧。

4

该做什么?(Who、What、When、Will)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去学会做好自己,认清自己,而不是去随波逐流。

在大一上学期的时候,我们可以去不断地进行尝试,在尝试中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大一下学期我们就要知道自己,做好自己,要知道在大学期间需要做些什么,去了解这样一个过程。

大学究竟该学什么:大学最关键的任务还是学习,我们要明确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根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在不挂科的前提下进行选择性的学习,这是针对表面意义上的学习;学习还包括通过参加一些训练营、培训等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软实力。比如,提升自己的演讲能力,路演能力,文书撰写能力等等,价值立方一二级集训营,就是针对一二级市场所需的技能,进行集中培训。

金融行业也不全是看学历的,也是有特例的。之前有一个学员本科211,通过一二级培训提升了实**技能,也要说他真的很努力,在训练撰写投资分析报告,他进行了大量数据的收集及分析的工作,一遍又一遍的找导师修改细节,最终获得了四大实习留用的机会。后来,在四大工作2年后,跳槽进了券商,所以说券商也不是硬性要求是研究生学历,技能经验能力的提升才是求职必备的。

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通过不断学习发现自己的不足,发现自己的不足又会促使自己不断学习,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去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让未来的自己能够获得一个机遇。

我们在大学不断学习、提升认知、增强能力,都是为了未来的我们能够发现机遇、把握机遇而打下一个基础,让我们面对机遇时,不会经历“看不到—看不懂—看不起—来不及”的过程,不会与机遇擦肩而过。

小编综合来说

我也相信你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充满了纠结和痛苦,时间点的把握对于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你所有不曾料想过的问题,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与你不期而遇。你所有曾经潇洒的随遇而安,同样也会随时间流逝而让你承担相应的代价。

无论读研还是工作,我们的发展曲线也都不是一路向上的,职业规划是尽可能让他趋向于直线向上的唯一方式。

统招专升本 免费一对一报考指导、院校选择、专业规划,赠送全套专升本考试资料
专业老师为您指导统招专升本 帮您规划如何报名、选择院校、专业规划、保证100%拿证,现在预约即可获赠一整套专升本考试资料
请在浏览器中启用 JavaScript 来完成此表单。
填写您当前所在的省份

原创文章,作者:李莫愁,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ingpinfang.com/10281.html